1月11日,深圳市住建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施工安全2018年总结通报会暨2019年工作部署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深圳市、区两级住建部门监管的房屋市政工程超过2000项,总建筑面积近1亿㎡,轨道交通工程总里程数达286公里,16条线,近300个工点,全年共组织安全专项整治38项;在施工安全整治方面,共立案查处854起,罚款5128万元,限期停止135个企业或责任人参与投标的资格,曝光427个黑名单工地,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2.7%和25.0%),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
八大措施监管近1亿㎡建面、轨道交通工程286公里
记者从会议获悉,2018年,深圳全市、区住建部门监管的房屋市政工程超过2000项,总建筑面积近1亿㎡,轨道交通工程总里程数达286公里,16条线,近300个工点,监管工程点多、线长、面广、体大、事杂。
据深圳市住建局介绍,2018年深圳住建系统采用八大措施,齐头并进、标本兼治,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20%的情况下,实现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2.7%和25.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两大目标。
八大措施
1.狠抓专项整治,全年组织安全专项整治38项,着力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2.狠抓责任落实,实施“三层三级”的联检制度和“一把手”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狠抓铁腕惩处,立案查处854起,罚款5128万元,限期停止135个企业或责任人参与投标的资格,曝光427个黑名单工地,持续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
4.狠抓标准管理,完成1000余公里施工围挡改造提升,出台《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提升安全文明施工本质水平;
5.狠抓科技强安,在330余市管项目全面应用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平台,提高安全监管效能;
6.狠抓培训教育,编制数字化安全培训教材,启动数字化培训平台,实名培训27.2万余人,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7.狠抓应急管理,防御超强台风“山竹”期间,组织转移安置工地人员15万余人,加固处置塔吊1353台,全市工地实现“零伤亡”;
8.狠抓小散工程,推动出台《深圳市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暂行办法》,构建备案、巡查、核查、执法、培训、服务等安全纳管长效机制,形成小散工程安全纳管新局面。
2019年实现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全市覆盖
会议提出,2019年,深圳市、区住建部门将持续推进标准化、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精细化,致力于推动“建造技术上向工业化转变”“监管上由监督向执法转变”“管理方式上向智能化转变”“劳务工人向产业工人转变”“行业、市场、现场分割管理向三场联动转变”“建设组织模式由传统离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着力抓好抓实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推进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的落地和完善,全面提升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本质水平;实现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全面在全市覆盖,并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工程管理中的研究应用,实现高效管理。
二是强化新技术和人才队伍支撑,推动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大“四新”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加大EPC、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新型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规模。开展多元化、全员制安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自有产业队伍。
三是进一步健全法制、完善信用体系,深化建筑业改革。启动一批法规政策修订完善工作,理顺政企职责,推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向执法转变。强化市场的管理作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自律、共治职能,探索实施工程安全保险等市场化手段。
四是进一步强化监管、抓大不放小,构建安全新格局。持续开展季度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持续保持安全生产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对小散工程的技术指导,完善小散工程纳管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