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2021年,全市人社系统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兜底线、聚人才筑高地、谋改革促发展,推动深圳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先行示范,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优异人社答卷。
会议现场
综合改革试点首批任务全面完成,引进各类人才25.6万
全市人社改革创新举措加快落地落实,综合改革试点首批任务全面完成,超400名境外专业人才来深就业执业。全年共向475名港澳人员发放创业扶持补贴589.25万元,向73名港澳居民发放贷款1813万元,689名香港大学生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深就业,首批“带编”港籍教师上岗。港澳台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超4万人,“湾区社保服务通”让香港居民在“家门口”畅享深圳社保服务。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认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4278人,引进落户各类人才25.6万人;全市在站博士后5137人,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3金2银8铜,金牌数、奖牌数居全省第一;鹏城实验室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市2名专业技术人才分获南粤突出贡献奖、南粤创新奖。
稳就业成效显著,非深户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稳主体保岗位成效显著。全市就业人口规模达1249.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8.75万人。发放稳岗返还5.13亿元,累计发放失业补助金26.17亿元,惠及65.79万人。通过各类招聘活动发布岗位超45万个,创业担保贷款实现跨越性突破,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7.54亿元,同比增长812%,贷款总量居全省第一。
社会保障事业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全市三险总参保3872.67万人次。非深户灵活就业人员首次纳入我市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全市灵活就业人员缴费45.41万人。16.08万新业态从业人员等8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养老金17年连涨,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达4072元/月。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实现企业社保减负25.01亿元。
技能人才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98.5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35.9%。“粤菜师傅”全年培训1.5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7万人次。“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实现全市74个街道全覆盖。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首创华为ICT认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一试双证”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人社政务服务再提升,社保网点增至2449个
人社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197个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网办,“秒批(办)”事项增至54个,人社“打包一件事”增至14个。在华为、富士康、大学城等设立7个人才服务站。社保业务服务网点增至2449个。率先打造“5G视频办”模式,创新“跨省通办”新路径。
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突出进展。全市30人以上劳资纠纷同比下降52.7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6.54%,2020年度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获评A级。全年针对用人单位开展劳动执法检查1.5万家次,核查处置全国根治欠薪线索近3万条,运用欠薪保障基金为2487名员工垫付欠薪3109.18万元。
2022年,深圳人社系统将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做好5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造高效便民人社政务服务标杆;二是聚焦共同富裕,就业创业工作和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双向发力;三是聚焦“四链”协同,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四是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兜牢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领域民生底线。五是聚焦“双区”建设和“双改”示范,更深层次支持前海发展和对接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