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城镇化率将超过75%

2023-03-06 14:31作者:徐怀 左佛亮 何伯颖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河峰
争创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近期,《深圳市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其中明确了今后三年深入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城镇化率要超过75%,建设以深汕为主基地、周边地区为配套区的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争创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笔者注意到,在主要任务部分,《三年行动计划》专门指出要“深入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城乡融合发展”,着重部署了五方面的重点任务。

01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在“三生空间”布局方面,《三年行动计划》提出:

通盘考虑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山海城风貌格局,因地制宜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对特色定位、重要功能、特色景观、特征场所、建筑设计等进行引导,完成“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建设。

鼓励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小城镇加强要素资源配置,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交通枢纽、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三生融合”发展格局将全面形成,农村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02

加快补齐乡镇联农服农短板弱项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为补齐乡镇联农服农短板弱项,《三年行动计划》要求: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镇村,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增效工程,健全镇村衔接的养老服务网络,发展乡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统筹规划各类市政公用设施,推动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管网和防洪、垃圾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向城郊村和中心镇延伸。推进燃气入乡,建设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和公交优先战略,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在城管、交通、公安、消防、水务等方面布局前端物联感知和边缘计算设备。创新完善无人机感知监管一体化效能,构建深汕物联网感知体系。

到2025年,深汕公共基础设施覆盖村户,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显著提升。

03

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

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等,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规范开展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探索允许农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探索推进点状供地,简化土地征收审批流程,优化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新模式。

实施水田垦造和高标准农田改造行动,加快深汕粮库建设。

04

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带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围绕奋力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任务,《三年行动计划》指出:

以集聚汽车产业为抓手,加快打造汽车先进制造基地,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汽车工业园,整车产能达到200万辆,集群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

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着重在农业科技化、产业数字化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构建面向“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链,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创新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模式,保障农业科研试验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打造深汕农产品品牌。

积极培育和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连片示范区,探索“汽车+文旅”新业态,推动“农旅双链+居住配套”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推进深汕高质量发展。

05

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业创业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激励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方面,《三年行动计划》要求:

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名誉等激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专业人才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参与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推进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下乡帮扶工作。

探索培育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探索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制合作、土地租赁、产业项目吸纳就业、带动自主创业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加强职业农民培训。

实施“绿色建造”行动,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加快国际低碳城等园区建设,探索实施零碳、近零碳示范工程。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