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追忆深漂第一站:当年花170万盖两栋房出租 3年半回本

2019-07-29 21:37 作者:蔡宇晴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王泽权
在深圳,有一个城中村很特殊,那便是“白石洲”。

白石洲北片区眺望照片。

在深圳,有一个城中村很特殊,那便是“白石洲”,它是大多数“深漂”们的第一站。白石洲2018年12月28日获得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复,按照政策规定,两年内必须要完成签约,清租收整、申报实施主体、房屋拆除等工作。目前确权已完成,房东陆续签约,租客渐渐搬离,纷纷清空房子准备交楼。据白石洲村民回忆,白石洲原本是深圳湾旁的一个小村庄,后来发展为深圳最大规模的城中村,如今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逐步开展,旧貌将换新颜。

21.jpg

图中是由北向南眺望沙河工业区、新塘村、上白石村、下白石村和塘头村,中间绿色部分为沙河街。

22.jpg

白石洲南片区眺望照片。

据了解,在白石洲村子东部的麒麟山顶,屹立着一块巨形白石,犹如麒麟头,瑞霭盈盈,南临深圳湾,因村落建在海湾的沙洲上,故而得名“白石洲”。如今,大家常说的白石洲分为南片区和北片区,版图总面积12.836平方公里。以深南大道为界,南片区为白石洲村,北片区为上白石、下白石、新塘、塘头4村。过去的白石洲区域,背靠白石林立的群山,面临碧水蓝天的深圳湾,依傍清澈如镜的大沙河,这5个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

过去的白石洲为一片青山绿水的村庄

过去的数百年间,白石洲还是一片宁静温馨的山村,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兼或捕鱼及少量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始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我生活在70年代末,当时这边还是山青水绿,流过来的大沙河水流很清澈,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在水里嬉戏、游泳、抓鱼。现在的欢乐谷和世界之窗,当时还是两座山,我们经常无忧无虑的跑上山玩。”在下白石村长大的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在每个白石洲村民的记忆中,都镌刻着那个山青水秀、无忧无虑的场景。“这里的村民,过去同样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村里的经济还不发达,但人们辛勤劳作,生活节奏虽然慢,但环境古朴优美。”

11.jpg

白石洲当年经历的一次大水灾。

据悉,在1959年11月,佛山专区农垦局在白石洲地域创办国营沙河农场,村民们带土地、耕牛、农具、国林等资源加入农场,转为农场职工,并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生产队。“当时农场成立后,村民虽然都作为农场职工,但身份没变,还是以耕田种地为主,栽水稻、种甘蔗、花生、大豆,并种植了成片的荔枝和菠萝。”曾先生回忆说,当时的农场职工仍然是分工制,生活也并不富裕,以致于大批人偷渡到香港。“20世纪70年代,在上白石村有三分之二的人出逃,留在家里的是老人、孩子和妇女,守在家里那空徒四壁的破土墙瓦房。”

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沙河农场改称为广东省沙河华侨农场,原先的沙河华侨农场一分为二,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那可谓是沙河地域东西片区的分水岭,相比一路高飞的华侨城,白石洲五村的发展脚步缓慢,甚至一度停滞不前,失去方向。”在下白石村长大的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阵痛,也让村民们无法接受,当时的村民们依旧在农场按公分计酬,持农业户口,属农民工性质。

20世纪80年代,深圳被确定为特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涌进深圳“淘金”。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当时整个深圳的经济实力有限,在引进很多“三来一补”企业的同时,白石洲的很多厂房是村民集资建成。“到大开发的时候,建筑实力也还不雄厚,我们就纷纷建点农民房,我们靠这些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就慢慢提高了。那时候当一个厂长,几百块的工资,生活也算比较好了。”曾先生回忆道,当时工厂大量招工,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外来人口来到深圳,村民们便建了很多的厂房,带旺了房子出租。“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家就拆了两栋平房,然后建了两栋很大的房子,当时花了170多万,可3年半就回本了,你看这利润有多大。”曾先生称,当时村民们纷纷把自家的老房拆除改造、装修,几年的时间,整个村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多了起来,小山坡整平了,道路宽敞了,原有村民们仅出租房收入也平均每年3万元以上,环境和生活好了,过上了城市居民的小康生活。”

14.jpg

1978年底,白石洲第一栋小洋楼。

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白石洲旧改在即

白石洲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优势,成为外来者来深落脚的首选地。然而,当村里的人越来越多,路越来越窄,楼越来越高时,村民们又有了新的担忧。“白石洲的握手楼特别多,两栋楼之间近得可以互相握手,密密麻麻的电线犹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笼罩在头上,我自己形容,是居住在随时爆炸的炸药桶上面。”在白石村长大的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眼里的白石洲已经呈现出超负荷的运转,它不再是有着漂亮白石头、果香飘园的小村庄,反而渐渐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这让每位村民痛心疾首。“虽然大家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但是白石洲存在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留下了很多的违章建筑,不仅是环境跟不上,还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长期以来,矗立在深圳大道旁的白石洲,与深圳的形象越来越不符。

15.jpg

当时深南大道连接村里的入村道路,即现在的沙河街。

据了解,2005年,深圳市和南山区两级政府开展白石洲旧村改造的研究工作,白石洲旧改正式拉开序幕。在2006年12月29日,为了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提升改造白石洲五村片区的管理,在南山区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的统筹指导下,以白石洲五村2075位原村民为股东,成立了深圳市白石洲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26日,白石洲城市更新办公室成立后,旧改驶入快车道。

白石洲旧改后将引入众多世界级企业

2014年3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示《2014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一批计划》(草案),白石洲旧改项目就被列入其中,这也是白石洲就该第一次由传闻变为实质推进的消息。2014年7月4日,深圳市规土委公布的《2014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二批计划》中,白石洲旧改获得通过。2019年3月,南山区相关部门召开白石洲改造专项会议,要求积极推动改造的各项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目前确权工作逐渐进入尾声。

16.jpg

1978年的沙河小学。

此外,作为推动此项旧改的开发商主体,绿景地产方面透露,白石洲旧改项目将引入众多世界级企业,打造总部经济。官方资料显示,项目定位为以居住商务功能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体,计容总开发面积3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面共125万平方米,商务公寓112万平方米。根据规划,其中三分之一为住宅、人才公寓和保障性住房,均以小户型为主;三分之一为公寓,服务周边城市中心的高薪白领人群;三分之一为商业办公和酒店,提供多元化办公购物休闲体验。

17.png

1981年改革开放后,村民收入提高后由瓦房改建为小洋楼。

不久之前,深圳市白石洲股份合作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在百分百签约完成之后,自政府颁发动工许可证开始,将在6年后完成回迁工作。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一个新的白石洲。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