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已成为全国焦点。作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首批46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之一,今年年底内,要求深圳所有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要实现楼层垃圾撤桶形成集中分类投放模式。在深圳,有一个小区的市民比上海人还会扔垃圾!已经进入垃圾分类3.0模式的福田区梅林一村,两个月以来每天定时定点投放厨余垃圾,实行准确率高达80%。
梅林一村小区自6月底加上实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每天19:00-21:00可投放厨余垃圾。小区内35个垃圾投放点都配有垃圾分类督导员
督导员:变身流动广告,提醒之余记录分类情况
“您好,请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谢谢。”傍晚的梅林一村,是垃圾分类点最忙碌的时候。只要有人靠近,红外感应的喇叭就会响起这声提示。墙上张贴着垃圾分类的提示,面前就是几个大桶——灯管、电池放置在最左边,玻璃、金属、塑料、纸类顺次排开,空着一个位置后,就是最大的“其他垃圾”桶了。
而这个空着的位置,原本是用于放置“厨余垃圾”桶的。自今年6月27日以来,投放时间变成了每天19:00-21:00,只有在这个时间点里“厨余垃圾”桶才会推出来。
晚上7点多,不少居民就从楼栋里走出来丢垃圾了。与上海的干湿垃圾分类模式略微不同的是,深圳的生活垃圾现在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喇叭提醒的同时,每个垃圾分类站点旁还站着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登记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
身着红色T恤的焦发明是梅林一村的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胸前印着“垃圾分类督导员”,背后印着“厨余垃圾投放时间19:00-21:00”,督导员变身“流动广告”,时刻提醒居民垃圾分类。事实上,焦发明在梅林一村担任了16年保洁员,自打实行垃圾分类3.0模式以来,他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其他垃圾”桶早上一来就堆得高高的,转变为现在基本都放不满的情况,焦发明认为居民基本能做到自己去分类了。“我们有30多个督导员,我们会提醒他们要分类。目前80%以上的居民能够接受。”
通常来说,督导员不仅要帮助一些不会分类或者没有分类意识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还要详细记录每天晚上7-9点的分类情况。在毛建新的督导记录表上,晚上八点不到就已经记录了26名住户的分类情况。此外,2019年,梅林一村率先在全市启用摄像头辅助设备,精准记录、科学分析居民投放行为,垃圾分类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对于一些居民没有分类的垃圾,督导员也会协助处理
居民:帮督导员节约时间,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刘先生是住在梅林一村小区28栋的居民,自1999年搬来后已经居住了20年。此前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游览时,他也曾羡慕过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执行效果。自去年开始,深圳市在梅林一村小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以前只会分电池,但是厨余垃圾和其他的可回收垃圾都会混在一起,后来我们从去年开始规范引导以后,慢慢也就形成习惯了。”如今,刘先生家里常备的垃圾桶有三个。厨房的垃圾桶专门用来放置厨余垃圾,客厅和房间的则投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和刘先生养成了同样习惯的还有廖女士。晚上7点多,她拎着三个垃圾袋下楼。只见她将两个袋子扔进“其他垃圾”桶后,又打开了一个装着剩饭剩菜的袋子,托着袋子的底将饭菜倒入“厨余垃圾”桶后,反手将垃圾袋扔入“其他垃圾”桶中,再走向洗手台将手洗净。
这套流程的熟悉程度,得益于她坚持垃圾分类。在她看来,督导员每天都坚守在垃圾投放点旁很辛苦,为了让督导员省点功夫,自己从来都是主动分类。“占用几分钟散步的时间就能分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放在这里,督导员就会很辛苦,大家为什么不帮他节约点时间呢?”
梅林一村垃圾分类投放点都设有洗手池
物管:定期宣传培养习惯,每天产生两吨厨余垃圾
梅林一村共有96栋6840户居民,设置了35个垃圾投放点。深业物业梅林一村管理处主任沈燕介绍,之所以选择每天晚上7-9点投放厨余垃圾,是考虑到大部分居民晚上做了晚饭以后,便于引导他们投放。同时,梅林一村每栋楼的大堂里都设有垃圾分类的指引宣传长期贴在小区的通告栏。工作人员还给每家每户发放垃圾分类指引。
事实上,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看的不仅仅是投放那一瞬间的动作。在梅林一村小区,并非每栋楼下都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意味着部分居民需要步行穿越几栋楼才能扔垃圾。我们注意到,在多层区6区,30栋到40栋之间只设置了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沈燕表示,居住于此的356户居民都需要来该点投放,最远的要步行3-5分钟,但该点每天依然可以收集两桶厨余垃圾。
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梅林一村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最早刚开始分类的时候,原来每天只有几百公斤,到现在每天产生两吨的厨余垃圾量。”短短1个月内,梅林一村小区厨余垃圾从最初的每晚3桶攀升到每晚22桶。据统计,梅林一村小区分类厨余垃圾2000kg/日,户均分类0.3kg,高于台北0.2kg水平,垃圾分类普及率更是达到80%。此外,该小区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数量也都在上升,下降的只有其他垃圾量,侧面证明了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