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代表700余人聆听讲座,现场掌声不断。
▲陆建新与大家分享“大国工匠”故事。
听众现场向陆建新提问。
10月16日,全国道德模范陆建新受邀做客“光明文明大讲堂”,在区文化馆讲述“大国工匠”故事。陆建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大家分享37年来奋斗一线、参与建设44个重点工程的难忘记忆和成长感悟,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掌声雷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大岭参加活动。
参与创造“深圳速度” 推动钢结构施工技术飞跃发展
活动开始,大家首先观看了陆建新先进事迹短片。随后,陆建新开始与大家分享他的经历和感悟。陆建新说,自己从18岁毕业出来工作,到现在已经37年了。他一直扎根施工一线,辗转工作于国内外8个城市,参与44项工程施工,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见证并参与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他参与建设的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更是创造了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而今,在陆建新等几代工程师的不断钻研和实践创新下,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
“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平淡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参与到国家的改革发展浪潮中,为国家的建筑技术革新作贡献而感到骄傲和光荣。”陆建新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超高层建筑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线磨炼追求完美 毫不保留传授专业知识
“不管大事小事,我都想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尽量做到完美。”在工作中,陆建新细心做好每一件事。他出任项目经理时,按理说不用每天往施工现场跑,但他坚持亲临施工一线,每天现场检查,确保钢结构施工的每个细节都落实到位。有一次,他的徒弟将施工方案给他看,他逐字推敲,整整改了15遍才过关。对徒弟,陆建新从来都毫不保留,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倾囊相授,希望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今,得益于陆建新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他的多名徒弟已成长为中国新一代建筑技术骨干。有观众问陆建新,你的师父是谁?陆建新说,他一直没有专门的师父带,主要靠长期在一线磨炼、积累和学习。
在工作中,陆建新善于积累,勤奋钻研。不管到哪里,他手里总拿着一个本子,工程的每一笔支出和相关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一一记录在册。他利用业余时间,发明了多项建筑技术专利,并对部分建筑器材进行改良,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在全国获得广泛好评。
婉拒多家企业高薪邀约 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
从最基层的测量员,到现在的重大项目技术总工程师,陆建新勤奋钻研、吃苦耐劳、热心厚道、甘于奉献,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他也因此先后获评“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南粤工匠”“中国好人”等称号,2018年获评“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2019年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陆建新曾有多次机会晋升公司高层管理、坐办公室,但他偏偏喜欢扎根施工一线,来回奔跑,现场磨炼。也有许多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300万元年薪请他去做高管,被他一一婉拒。“30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生产一线的生活。干一行爱一行,对我而言,工作就是一种修行。”陆建新说。
据了解,区文明办、各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教师、学生、医护人员、公交及出租车司机、服务员、志愿者、环卫工人、各街道居民等7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人物名片
陆建新,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部技术副总监兼钢结构项目部总工程师。1982年中专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是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先后获评“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南粤工匠”“中国好人”等称号,2018年获评“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2019年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现场互动
问题1:在工作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旁人都说不可能完成时,您如何处理?
陆建新:在建设平安金融大厦时,塔吊设计难题曾让我一度想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如果一碰到困难就退缩,那就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失败。所以遇到难题的时候,一定要动脑筋思考,坚持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问题2:在您的工作历程中,最困难的一个工程是哪一个?
陆建新:不同时期有不同困难,从国贸大厦、地王大厦到京基100,都曾遇到过很多技术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一攻克了。现在的楼王一个比一个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目前为止,施工难度最大的还是平安金融大厦。
问题3:您一直以来深研技术,淡泊名利,乐于助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于我们年轻人,您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陆建新:物质很重要。我们单位的经济效益一直都还不错,钱是赚不完的,我觉得够用就行了。我更看重技术的创新和业主的认可。在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有一个平衡和取舍。就我个人而言,我更享受在施工一线历练,所以当有民营企业高薪邀请我去当高层管理者的时候,我选择了更能体现我人生价值的岗位。关于乐于助人,我一直认为,好人有好报。我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