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颜值,终于品质,今天的头条,留给她和它

2019-10-26 10:06 作者:陈雷 来源:奥一网 编辑:王泽权
示范级公厕是怎样“炼”成的?

下午三点,航城街道钟屋荔枝公园还没到人流高峰期,马雄芳以左手垃圾铲,右手扫帚式的配备出现在公厕门口。瞄准垃圾→右手挥动扫帚→左手垃圾铲跟上,挥舞着扫帚的马雄芳像是武侠小说中的隐世高手,解决垃圾的动作麻利得如同“秋风扫落叶”,毫不手软。而这座在9月底刚升级改造完的公厕,则是马雄芳的“solo舞台”。

“阿姨您好,我想对您做个采访可以吗?”下午三点的钟屋荔枝公园公厕前,面对我们的询问,马雄芳“高冷”地摆了摆手以示拒绝。

“不要采访我,我没什么话好讲的啦”,十分钟后,马雄芳“勉为其难”地坐下来跟我们开始了一个半小时的“聊天”。

清洁:“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

钟屋荔枝公园,是位于宝安区航城街道钟屋社区的一个“村子里的小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亭子、石椅、篮球场、健身器械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在钟屋社区居民之间具有很高的“人气”。

公园进门左拐,就能看见马雄芳的工作地点。

我们到的时候,马雄芳正在打扫公厕前的空地。下午三点的公园还没进入人流高峰期,但马雄芳也没闲着。“人多了就不太好清洗了,尤其是男厕”,为了避免让前来如厕的市民感到尴尬,马雄芳想趁人流量少的时候先给公厕“梳洗”一遍。

拿着扫帚“巡视”完空地后,马雄芳提着拖把等清洁工具上了楼。二楼是女厕,趁着人流量还不多时,拖地、擦洗厕门、清洁隔间及蹲位……马雄芳麻利的动作有如传说中的“无影手”,在空中来来回回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半个小时后,同样的动作会在男厕重新上演。



一楼的洗手台是马雄芳最熟悉的地方,除了例行的清洁打扫外,马雄芳对这处尤为关注。因市民洗手时容易产生水渍,每次目测市民如厕离开后,马雄芳都会上前检查一遍洗手台,如果发现存在水渍,会立刻擦干净以确保洗手台的整洁。

除此之外,每次目睹市民如厕离开,马雄芳还会进入厕间再检查一遍,确认无残留污渍才能放心,“现在厕所是自动冲水,但有时候自动没冲干净,还是需要手动”。

保洁工作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趁着人流到来之前将整间公厕“梳洗”完后,马雄芳返回一楼的工具间,提着黑色大垃圾袋上了楼。开厕门→拿垃圾桶→打包垃圾→重新套上垃圾袋→将垃圾桶放回原位,一系列动作马雄芳熟稔于心。借着换垃圾袋的契机,马雄芳还会顺带检查每个厕位内的厕纸情况。一旦发现厕纸被取完,马雄芳会立即补充上。


公园公厕是马雄芳的“主阵地”,除此之外,公厕前的一小块空地及垃圾桶也归属于马雄芳的管辖范围。每次处理完厕位上的垃圾后,马雄芳总是不忘“照顾”公厕前的这个垃圾桶。

作为这座公厕的“美妆师”,马雄芳的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

义气:没有故事的“马大姐”

今年57岁的马雄芳1997年来深,谈及刚来深圳的工作,马雄芳自称“扫地的”。

和多数来深务工的人员选择一样,1997年,35岁的马雄芳从老家广西来到深圳,选择了进厂。但又与多数人不同的是,她成为工厂里的一名清洁工。

“90年代找工作很难,工厂都只要25岁的女孩子”,在马雄芳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工厂对工人年龄有着很严格的界限。厂里只对25岁以下的年轻女孩子进行培训,35岁的马雄芳则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清洁工。但马雄芳对此欣然接受,在她看来,90年代的工作“特别难找”,因为工厂里连“40岁以上的清洁工都不要”。

“我一出来打工就是做清洁了”,孙子孙女接连出生后,马雄芳在家帮忙带了七八年的孩子。等到孩子稍长,马雄芳来到了钟屋荔枝公园的公厕。

“好像是2016年的时候来的”,马雄芳在钟屋荔枝公园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打扫公园。后来公厕的保洁员离职,马雄芳接替了她的工作。

“我不喜欢扫厕所”,马雄芳作为公厕保洁员的最大烦恼在于“扫厕所常年要接触水,手常年湿乎乎的很容易烂掉”。

尽管嘴上嫌弃着“扫厕所”,但从旧公厕最后一名保洁员的身份转换到升级改造后新公厕的第一位保洁员,马雄芳目睹了整个公厕的升级改造过程。


“我不喜欢扫厕所是真的”,说这句话时,马雄芳正在用百洁布跟女厕这边儿童洗手池上的污渍奋力斗争。

“休息时我都不出去的”,在业余生活上,60后的马雄芳日常生活像极了都市里的年轻人。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宁可宅在家中,“一回家就想待在家里,周末也是”。

但当我们提出可能会再次联系她时,马雄芳告诉我们:随时可以来,我都在这里的。

“周日您不是休息吗?”“休息我也会在这里啦”,喜欢“宅在家”的马雄芳淡定回答。

取经:示范级公厕是怎样“炼”成的

马雄芳打扫的这间公厕是9月底刚升级改造完的公厕。

谈到以前的工作环境,马雄芳告诉我们,以前公厕只有一楼一层,男女厕加在一起也只有8个厕位,“没有小便池”。

那时候马雄芳最犯难的就是雨天,因为周边的绿化高于公厕地面,雨天时泥土总是顺着雨水流出来,给马雄芳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今年4月底,公厕迎来改造,历时190天,于今年9月底才刚刚完成改造,马雄芳是这座公厕的第一名保洁员。

马雄芳工作时,有几位人员在公厕外拍照参观。

“这个公厕好吧,我们会建一间比这个更高标准、高品质的公厕”,前来“取经”的深圳湾口岸工作人员一边感叹,一边自信地告诉我们。

据了解,钟屋荔枝公园公厕升级改造工程占地面积(含绿化)共184㎡,建筑面积106㎡。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按照宝安区“一厕一人一管一米不臭”的标准,将此项目作为改善民生实事的重点工程来推进,这也让钟屋荔枝公园公厕成为了宝安区第一座高标准、高品质公厕,大幅提升了公园和社区的整体幸福感。

公厕刚改造完不到一个月,有不少地方的工作人员“慕名而来”。“想来参考一下这里的设计和装修风格”,前来“取经”的团队表示。而据马雄芳回忆,公厕开放的这段日子,“已经有好几拨人来过了”。



“改造前排队的人很多,一天来来回回人超级多,现在就好多了”,公园的环卫大叔回忆了一下公厕的变化。“公厕材料都用很好的,很规范”,至于是什么材料,大叔给了我们一个歉意的微笑。

“对材料品质和公厕设计有着高度要求”,在宝安区公厕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公厕的主体景观提升、干湿分区、第三卫生间、人性化设施配置等方面做了重点要求。

钟屋荔枝公园公厕的改造,在设计上最大满足了《深圳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标准》的要求,做到了一厕一景,达到了匹配城市美学的高度。




据悉,2019年宝安区计划升级改造公厕203座,截至目前,已有58座公厕完成升级改造,116座开展了前期工作,29座正处于施工阶段。

如果说,公厕的改造升级改善了市民的如厕环境,给予了市民最深的人文关怀和幸福感。那么每一天,在深圳大大小小的公厕里,无数个“马雄芳”则正是在精心地维护着这份幸福。

与深圳大街小巷的橙色背影相比,“马雄芳们”也许没有亮丽的衣衫,也许囿于一方公厕,但相同的是,无论寒冬酷暑,他们总会尽己所能保持职责所在地的靓丽整洁。

“宁愿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尽管颜色不同,职责不一,但他们,拿的是同样的扫帚,勾画出的,都是幸福的颜色。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