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无法弯腰像“木头人”,医院用3D打印导板技术救治

2020-01-03 09:18 作者:姚淑慧 向雨航 来源:南方+ 编辑:陈雷
4小时成功换髋

吃饭喝水、更衣如厕,对很多人而言是再稀疏平常不过的日常动作,但是对35岁的潮汕男子陈梁来说,却异常艰难。他无法低头弯腰,打开双腿,连走路,也只能像轴一样扭动身体,就跟“木头人”一样。

折磨了他10多年的病,叫强直性脊柱炎,把他髋关节和股骨头融合成一块骨头,导致他的两侧的髋部僵硬,不能弯腰下蹲,连地下的一瓶矿泉水也没法捡起来。

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专家王晶教授带领协和深圳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帮陈梁换了一副人工髋关节,术后一天就能重新伸直的双腿,下地行走了。而手术的成功得益于一大“神器”——3D打印导板技术,不仅1:1再现了患者的髋关节,还精准定制了手术方案。

2020年1月2日,经过一周的康复治疗,陈梁顺利出院了,他和家人还给骨科送上了锦旗,感谢医护人员对他无私的救治。

“木头人”的生活令他生不如死

陈梁是汕尾陆丰人,9岁开始,他的腰背部开始出现疼痛,在当地医院久治未愈。2006年,腰和颈背部疼痛厉害,有时整夜整夜都睡不着觉,父母带着他去广州医院治疗,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当时,医生建议他做手术,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父母带着他回了老家服药治疗,他也因此辍学了。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陈梁两侧的髋部越来越痛,僵硬得不能低头弯腰、抬头仰望,也不能坐直和平躺。尤其是近几年来,他的髋关节完全无法活动了,只能躺在床上,过着“木头人”的生活,让他生不如死。家里经济条件差,也无法带他外出求医治疗。

今年,定居深圳的一位陆丰爱心企业家陈宏华知道了他情况后,向他伸出了援手,决定资助他进行手术治疗,并把他推荐给了协和深圳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易伟宏。

原来,20多年前,自从易伟宏帮陈宏华成功做了骨科手术后,他就成了协和深圳医院忠实的“粉丝”,每年都会推荐几位骨科疾病的患者来医院治疗。

“神器”助复杂手术简单化

被强直性脊柱炎折磨了10多年的陈梁是不幸的,但是他又很幸运,不仅有爱心老乡伸出了援手,还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几位“贵人”。

陈梁来到协和深圳医院后,易伟宏接待了他,初步检查了他的身体,发现要手术治疗有难度。于是,他找上了正好在骨科驻点工作的武汉协和医院骨关节专家王晶教授。王晶教授在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所致的复杂髋膝关节畸形外科手术治疗上有较深造诣,每年完大量的复杂髋膝关节手术。

耐心问诊,详细查体后,王晶教授给陈梁的诊断是“强直性脊柱炎”和“双髋骨性融合”。“他两侧的髋关节和股骨头已完全融合成了一块骨头,关节间隙消失了,所以髋关节完全不能活动,导致他不能弯腰,连更衣如厕这样简单的日常动作都做不了。”王晶教授说。

要重建陈梁的髋关节功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首选方案。

然而, 要做手术,又谈何容易?

“陈梁的这种融合髋是初次THA手术最困难的病变,其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对手术团队及配套要求极高,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常规开展。”王晶教授说。

陈梁手术的困难之处就在于要截骨。因为他的髋关节和股骨头长在一起,要把融合在一起的骨头截断,截骨的位置和方向必须非常精准,而手术附近有非常重要的骨性结构以及神经血管穿行,如坐骨神经,股动脉等,稍有不慎就会伤及神经和大血管,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不过,对于王晶教授来说,这个困难只是小儿科。因为借助3D打印导板技术这一“神器”,可以大幅降低该类手术风险,而在武汉协和医院,王晶教授团队每年完成50-80例此类手术,已经“驾轻就熟”了。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3D打印导板技术又有何优势呢?

“截骨手术非常复杂,过去主要凭借医生的经验,有了3D打印导板技术后,复杂手术就简单化了,节省了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王晶教授说。而且3D打印导板不增加手术步骤,不受体位影响,导板在设计时就将所有的手术信息集中在了导板上,术中可以明确指示解剖位置并实现精准导航,真正做到“指哪打哪”。

4小时成功换髋

手术前,采集了陈梁的髋关节CT影像学信息后,王晶教授与其在武汉的团队成员一起,利用3D打印导板技术,1:1打印了陈梁的髋关节模型和金属导板。通过实体模型直观、精确的展示,手术团队人员不仅为患者制定了精准的手术方案,还测量了各类解剖学参数并进行了术前手术演练,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我们把所有的手术数据全部集中到金属导板上,在哪个位置截骨、从哪个方向截?只要把导板放入截骨位置,医生就能进行精准的操作。”王晶教授说。

有了金属导板和术前演练,手术事半功倍。2019年12月25日,王晶教授带领协和深圳医院骨科团队为陈梁实施了医院首例3D打印导板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开始,通过暴露手术视野,王晶教授将预先准备好的3D打印导板置于病灶附近,精准的定位截骨的位置、方向和深度。

整个手术行云流水,仅仅耗费4小时就成功置换了双侧髋关节。术后24小时,陈梁就能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自行下床活动,重新伸直下肢。

1月2日上午,在病房里,陈梁借助辅助器械慢慢地走来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抬起腿,非常高兴和激动,“太高兴了,躺了多年后,我终于可以正常行走了,腿也可以抬起来了,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等完全康复了后,我就要到处去走走和看看。”据悉,再进行2-3个月的功能康复训练,他就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和生活了。

在出院前,陈梁和家人还给骨科送来了一面印有“一十六载苦难言,弯腰驼背步履艰,涕零感恩协南人,手到病除保平安”的锦旗,以表达他们对医生精心治疗、护士细心护理的感谢之情。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