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上当!疫情之下口罩诈骗套路多

2020-02-26 18:38 作者:丰雷 来源:南方+ 编辑:李莉莉
提高警惕

“整个朋友圈,干物流的在卖口罩,干工程的也卖口罩,干金融的在卖口罩,买面膜的在卖口罩,搞房地产的也在卖口罩,只有做医药和医疗器械的都说进不着货。”这不仅是一个段子, 更是当下口罩市场的真实写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口罩行业成为最受关注的风口产业,市场需求剧增,不仅促使大量资本流入上下游产业链,更让不少不法之徒打起小算盘。

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传统接触性案件几近绝迹,而诈骗警情成为主流。

据公安部数据,截止2月24时20时,全国公安机关累计侦破涉疫情诈骗案件7502件,累计涉案金额超1.92亿元。其中,口罩类诈骗占比达到96%。而各省侦破数量中,广东省已侦破1554件,破案数量最多。

如果你百度搜索“口罩诈骗”这几个字,你会得到2250万个结果,案件遍布全国各地,诈骗金额也从近千到数十、上百万不等。

疫情期间,仅深圳龙岗警方就接报涉疫情诈骗128起。其中出售口罩诈骗121起,涉案金额350万元;另有7宗出售额温枪诈骗,损失超173万元。截至2020年2月17日,深圳检察机关已提前介入全市46宗和疫情防控相关的案件。其中,以出售口罩为名进行诈骗的,就高达38宗。

深圳公布的案件显示,犯罪分子会谎称自己有大量口罩货源。

还把无法求证的检验检疫合同、仓库库存、口罩细节这些图片,发到网络上,等那些“病急乱投医”的市民主动联系。

等你付款后还不忘嘱咐,“亲,疫情期间快递比较慢,一定要耐心等待哦。”

家住深圳龙华的曹磊(化名)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位微信好友自称有大量的口罩货源。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他和其他5位工友将凑来的11.7万元转账给对方,打算购买一批口罩寄回老家。“转账后对方给了一个快递单号,但我在网上查不到信息,他说这是快递出现了故障。”曹磊回忆,在一番交谈后,他渐渐放松了警惕,然而,过后没多久,就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这年头买口罩,别说没见过面的微信好友不能信,甚至连熟人都不能相信,邹文(化名)就吃了这个亏。

她的大学校友在朋友圈发布消息自称有渠道可以买到口罩。邹文最终约定分三次购买口罩共5.9万个。就这样,邹文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先后转账共计11.71万元,但田某伟一直以没货为由拒绝发货。2月15日,经协商,田某伟共退回4万元人民币,还有7万多余款一直没退,邹女士这边也一个口罩都没有收到过。

2月19日晚8点,在佛山警方的配合下,盐田公安分局派出的抓捕组顺利抓获犯罪嫌疑人田某伟(男,24岁,广东饶平人)。经初审,田某伟对其诈骗邹女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警方分析,这类网购卖口罩诈骗手法都有相同的特征:

1.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发布出售口罩的虚假广告;

2.添加个人微信、QQ交易转账;

3.脱离正常网购平台支付;

4.未收货先给钱;

5.骗子收钱后给出虚假物流号、谎称口罩被截查拖延时间,或发送其它无关物品,最后拉黑事主微信。

从诈骗案件特征来看,骗子的手法不算高明,十分简单粗暴。为什么公安机关一再提醒警惕诈骗案件,总有人受骗?

深圳警方表示,当前,口罩是疫情期间的迫切需求,是市民出门必备的防护用品、通行标识、复工上班的硬指标。正因为市面上一“罩”难求,骗子了解到市民的迫切需求,他们才有了可乘之机。

目前,针对疫情期间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圳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已建立“快受理、快立案、快侦查、快破案、快公开”的“五快”机制,深入开展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做到快速联动,快侦快破,重拳严打编造、散播、散布虚假恐怖信息,利用疫情敲诈勒索、诈骗、妨害公务、制假售假、囤积居奇、贩卖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

2月19日,龙华区首宗审结的涉疫情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钟某胜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从公安接警侦办,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到法院审理判决,该案仅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

小南提醒,和陌生人进行交易时不要判断对方会不会骗自己,而是凡事要找好维权、申诉渠道,和陌生人做的所有交易要通过熟悉的正规网上商场进行交易。

疫情期间,如果通过微信购买口罩被骗,且已经转账的,还可以这么操作,尽量挽回损失:

1.打开微信,点击“我”——支付——钱包——账单(在手机右上角)——找到具体那笔转账——对订单有疑惑——被骗投诉——其他骗钱方式——填写“利用新冠疫情出售口罩或防护用具诈骗”——提交。

2.或者当发现微信对方是骗子,可直接点击对方头像——点击右上角“...”——点击投诉——存在欺诈骗钱行为——肺炎疫情相关——提交投诉。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