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到了3月中旬
疫情尚未结束
学校也还没通知学生们返校
但该上的课还是要上
每年3、4月份
深圳三年级的小学生要肩负一项重任
——养蚕
这其中有乐趣,也有烦恼
因为
“找不到桑叶”
“害怕软体昆虫”
“没时间喂食”
等原因
不少蚕宝宝很快“夭折”
于是养蚕被一些家长吐槽
是史上最“蚕”酷作业
日前,深圳市民刘女士向奥一网(微信公众号:oeeeend)“求助”:
“深圳哪里有桑叶?家里小孩准备养蚕,由于疫情期间不能随便出门,正在为蚕宝宝‘断粮’而着急”。
刘女士无奈吐槽:自己都吃不好,还要操心蚕有没有饿着,食材新不新鲜!
刘女士的小孩刚上三年级。最近,老师循例布置科学课作业,让学生们在家养20只蚕,写观察日记,记录下蚕宝宝的整个生命周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虽然养蚕益处多,但桑叶何处寻?奥一网查询到,网上到处都是求问“深圳哪里有桑叶”的贴子。
据了解,蚕从卵→幼虫(蚕)→蛹(在茧内)→成虫(蛾)→产卵这一成虫过程大约历时一个月。在这段时期内,蚕越长大,需要的“粮食”就越多。因为担心网上大量购买放久了不新鲜,不少深圳家长开始了“寻桑之旅”。
除此之外,还有深圳家长向奥一网报料,她从网上购买了50只蚕宝宝,收到货时发现只有6只还活着,其它的都已经死了。
该家长表示,其特意从某宝上注明发货地为深圳的店家购买,但没想到店家从温州发货,耽误时间不止,几十只鲜活的小生命也消逝在运输途中。
奥一网了解到,疫情期间,出门寻找、购买桑叶并不靠谱。深圳市民最好还是选择网购,只需将桑叶放置在冰箱内冷藏保存,便可保鲜。
在采访过程中,奥一网也了解到不同的家长对“养蚕作业”有不一样的看法。
家里孩子就读于宝安某实验学校的林先生说,养蚕主要是培养观察昆虫的成长过程,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变化;养蚕是传统农耕文化,也能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名三年级孩子的家长,史小姐又是另一个说法:养蚕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家长也必须陪着养蚕和采购桑叶,但我又害怕软软的小东西,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害怕的样子,恨不得从家里搬出去。
而张女士认为,只要坚持养下来了真的很有成就感,看着蚕宝宝从一粒黑黑的籽慢慢长大,然后开始吃一直吃,然后就变成茧了,有各种颜色的,最后变成飞蛾,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的。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较重,放学回家之后要完成许多作业,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关心“养蚕”事务。于是,养蚕一事就常常落到家长的肩头。
对此,奥一网也询问了龙岗某学校科学课陈老师。陈老师称,学生们的科学课程中养蚕是必修课,原因有三:
可以丰富体验,增强孩子学习能力,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
蚕桑文化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能培养他们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手能力;
从蚕宝宝养到结茧的过程,时间相对金鱼、乌龟要短,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也能让学生们更快地建立责任心、爱心,当好“蚕爸爸”、“蚕妈妈”的角色,也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除了深圳
其他地区的小学生也有养蚕的必修课
有外地市民调侃
只要小区桑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秃了
就可知道又有一批小学生要学习这一课程了
看上去“很有意义”的养蚕
本该学生亲自饲养
最终变成家长一边吐槽
一边奔波买蚕找桑叶的“苦情剧”
反而使课程设计的初衷跑偏了方向
与遭到家长吐槽的养蚕作业不同
最近“种草莓”成为很受欢迎的高校作业
还上了微博热搜
四川成都,种草莓成为一所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实践课作业。学生们偶尔将草莓苗拿出去晒晒太阳,按时浇水。在学生们的悉心培养下,有的小草莓已长出。学生对这个能吃的作业点赞,称种好了自己吃,没存活也不会挂科。
在微博评论里
网友们纷纷表示
“对不起!我反思一下自己,我刚刚无照驾黑车了。”
“我想歪了,以为是那个种草莓”
“对不起 ,我太污了”
“我还想前几天放假谈恋爱,现在就种草莓?”
不知道该门课程的老师
看到网友的“心理活动”
会作何感想
当下
奇葩的网课作业并不少见
有网友报料
称学校让学生、家长
收看防控特别节目
看就看吧
看完还要在群里接龙
还要把学到的知识画出来
这是折腾谁呢
还有有网友爆料称
杭州某小学四年级
老师布置了一项奇葩的科学实践作业
——在家孵小鸡
学生要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拍照
最终出一张记录表,写下总结
不完成就得不到相应的学分
对此很多家长甚是迷茫
在家孵小鸡怎么孵
在被窝里孵吗
受精蛋到哪里去买
万一孵出来了怎么办
这真是孵不出来愁
孵出来更愁
对于这些引发热议的课后作业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