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被困办公室的当代深圳人,都有一颗想当农夫的心

2020-05-09 09:19 作者:陈雷 来源:微信公众号 编辑:蒋伟岸
不要否认

四月底,和朋友去花卉市场买了盆薄荷。考虑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畜,呆在办公室的时间明显大于家里,遂将其搬到了办公室。

买薄荷的时候,商家叮嘱我:薄荷要两星期浇一次水。当我准备严格奉行这一准则时,发现这盆薄荷已经奄奄一息。

嗯,可能是办公室太干燥了,于是两星期浇一次水的频率被我改成了每天浇点水,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这盆薄荷日渐萎靡。

直到五一过后,这盆薄荷已经变成了这样↓

99051588987031.png

这个现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办公室不仅不是人呆的地方,也不是植物能呆的地方。

罢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就我这动手能力,把我放在世外桃源,我很可能直接饿死,还谈什么归隐田园。

但是话说回来,每个被困在办公室的当代人,都有一颗想当农夫的心。

绿箩、仙人球、发财树甚至大一点的小金橘,当代社畜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给我一个花盆我就可以种出万物’的不懈探索精神”的现实意义:办公不止,种菜不休

68701588987071.png

谈起种菜这回事,有网友总结:只要看到土或地,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能用它种点什么菜。

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别墅的新闻:某地一村房子请设计师进行设计重建后,一排排房子看上去不啻于大别墅,小院前面还设置了草坪。

往下翻评论时,除了一水的赞叹美意外,看到一个评论是:好看是好看,等入住后这些草坪可能就成了菜园。

毫无疑问,这位网友被怼了:菜园怎么了,谁说菜园就不美观了?

民以食为天,拜中华民族勤劳的基因所赐,不管是几千万的大别野,还是几百几十万的小区房,但凡有那么点多余的空间,大家都拿来种东西了。

比如你在自家小区下抬头往上那么一瞅,每层阳台上基本都绿意盎然,深圳那些年代感强一点的小区尤盛。

之前有位朋友房子租在顶楼,每次晾衣服要往顶楼露台上去。有次我跟着去参观,上去大开眼界:露台上四处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白色泡沫箱,里面植物千奇百怪,葱、大蒜、辣椒、茄子、丝瓜……还有几棵赶上我人一样高的“大树”。

人类的本质大概是农夫,不管是单价几万还是几千的地儿,绝逃不过被安排植物的命运,这点上,即使明星都不能免俗。

40761588987109.png

某种程度上说,“种点东西”算是新老一辈共同的执念。

不同的一点可能在于,老一辈更喜欢实际点的东西,他们种的往往都是花、草、景观蔬菜等实用“物品”,面积大一点的,可能种树种菜。而年轻一代的困难在于,他们拥有想当农夫的心,但实在是没有农夫的地。

一线城市房租负担重,耗费半大个月工资只得一隅之地,能腾出地方给你摆两盆发财树就已经称得上一句“有生活情调”。

于是,当代年轻人把想种地的欲望全部发泄在了虚拟世界里。

比如古早一点的QQ农场,比如现在的动森,再比如一直都很火的蚂蚁森林。

当代年轻人对蚂蚁森林上心到了什么程度呢?

每天早上闹钟响起的时间就是森林成熟的时间;

被要求加支付宝好友时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来偷我的蚂蚁森林的”;

每天坚持多走几步、支付宝付款是为了多收点能量;

十年前,大家设闹钟半夜偷菜。没想到十年后,我们还是逃离不了当农夫的命运。

种树养鸡,乐此不疲。

为了多收点能量,有段时间,朋友出行总和我抱怨:为什么深圳地铁乘车码不能用支付宝,这样一天我得少收多少能量啊?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网上还有蚂蚁森林专业合种团队:确定种树目标

组队、每天规定浇水数量,直到完成一棵合种树。

作为一名不合格的“农夫”,我实在难以想象当代人对于森林种树的执念。但是我也挺敬佩那些每天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收能量的人,有这毅力,何愁不能成才?

不得不说,不管新一辈,还是老一辈,大家对于种花种树种菜都有一种迷之向往,有条件的大力开垦,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种,箱子里能种,地砖缝里也能种。

4891588987166.png

就连退休以后的生活,人们幻想的大多也是:回乡下养养花、种种地,日子过得惬意又美好。尽管年轻的时候都卯足了劲在大城市安家立业,但谈及养老,大家又总向往种地养鱼的田园生活。

谁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明明是“农夫”才对。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