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深圳人有何影响?逾三成消费者会削减日常开支

2020-05-22 08:54 作者:吴灵珊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陈雷
线上食材采购增多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深圳市消费者行为变化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宅经济”成为深圳人消费关键词,防疫用品、食材消费、在线娱乐教育消费增加,外卖消费、个人形象消费则减少。根据调研结果,超过三成消费者会削减日常开支,深圳人的消费将更趋于理性、保守。



800x449_5ec5fff22f097.png



疫情期外卖消费大幅减少 线上食材采购增多

“宅经济”,是疫情期间的消费关键词。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深圳消费者外出消费减少,防疫用品、食材消费和在线娱乐教育消费增加。疫情期间,食品外卖消费大幅减少,减少食品外卖消费的消费者占比为66.24%;蔬菜类原材料消费中,消费增多的消费者占比约35%;肉类原料消费中,消费增多的占比约30%。此外,疫情期间,消费者购买生活用品时选择传统渠道的占比减少,更多转移到线上渠道。其中,疫情中消费者选择垂直电商网站/APP(如盒马APP、每日优鲜)以及社区微信点单的占比,分别比疫情前增加了6.6%和4%。

宅家时间增多,也导致了深圳消费者在个人形象上的消费明显减少。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衣帽鞋包、彩妆护肤、外出美容美发及奢侈品类等个人形象消费明显减少,以上四种消费中减少消费的受访者占比均超过30%。从不同性别的受访者来看,减少个人形象消费的女性比例较男性高。此外,“宅”也导致了深圳消费者线上娱乐和在线教育消费明显增加。其中有过网络游戏充值消费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增加消费的占比为67.25%;有过视频网站会员消费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选择增加消费的占比为61.56%;有过在线教育(付费课程、听书等)消费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增加消费的占比为56.9%。

疫后享受消费恢复不足 三成人选择减少外食

经过此番疫情,深圳人的消费习惯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这份调研报告也就此做了预测。其中提出,预计疫情结束后,基础消费逐渐恢复,但享受型消费恢复不足。预计蔬菜、肉类及外卖消费会增加明显,而方便食品消费或将有所减少。

疫后卫生安全防护依然是深圳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基础防疫物资消费预计减少幅度会较小。调研显示,30.81%的消费者会减少基础防疫物资的消费,41.64%的消费者将保持现在的基础防疫物资消费水平不变,而占比27.54%的消费者表示仍然会增加基础防疫物资的消费。

此外,预计疫情结束后,消费者在网络游戏充值、视频网站会员、在线教育、外出旅游、聚餐娱乐的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外出旅游及聚餐娱乐方面,减少消费的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28.24%和29.57%。深圳人的出行方式,预计也将因疫情发生变化。调研发现,预计疫情结束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消费者比例有所下降,减少此出行方式的消费者比例为24.72%;而选择私家车出行和环保出行(步行/自行车等)的消费者比例均有所增加,增加的占比分别为22.06%和24.25%。

超三成消费者会削减开支 深圳人消费将更理性

疫情影响下,六成的消费者选择正常消费,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选择削减开支;而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的受访者,大部分则选择削减开支。调研报告发现,受疫情影响,深圳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保守、理性。

报告对深圳消费者购房购车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导致消费者购房购车意愿略有减少,但影响不大。其中购房意愿减少的消费者占比约19%,意愿增加的占比约11%;购车意愿减少的消费者占比约15%,意愿增加的占比约13%。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购房、购车意愿调研发现,19-22岁及46-60岁的受访者因疫情影响购房、购车意愿变化相对较大,意愿减少人数占比较多。

同时这份调研还指出,消费券对于促进消费有较大作用。42%的消费者希望拿到消费券,47%的消费者持中立态度,但表示如果得到了消费券的话更愿意主动去消费。但报告同时提出,当下消费者消费动力不足,对于去人员聚集场所消费还是比较谨慎,近八成消费者对出入公共消费场所仍感到“有点担心”。因此,仍需各方合力,加强消费刺激和引导,积极做好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创造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市场有序恢复,让消费者消费更放心。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