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一个城市的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
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不知从何时起
深圳原本琳琅满目的店铺招牌
突然变得整齐划一
让不少市民减少逛街的欲望
“没有了烟火气,也就没了灵魂。”
深圳临街商铺招牌已被统一
市民吐槽又丑又廉价
日前,有网友向奥一网吐槽,称深圳多处临街商铺的招牌已统一为立体式字体,底色为清一色的红色或者黄色招牌,更换之后的商铺招牌显得整齐统一,但缺乏个性化,具有强烈的廉价感。
“如果整条商业街都是毫无新意的店招还叫商业街吗?各自风格迥异的临街店招在装修前提前报备给相关部门,然后再通过判断用哪些材料是无危险性的,最后店招装完后验收合格才能开业,这样不是更好吗?”
有网友认为,商业街追求统一没问题,但是这种店招必须一致太过形式主义,真正的统一应该是整条商业街的风格定位,而不是店招,因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每家店的招牌都应该和自己售卖的产品和自家店的装修风格一致。店招是一个店铺的门面,凸显的是自家的风格,不同风格的店招和店面装修能更好诠释店家产品的内涵。
全国各地都有类似之处
只为“合法、美观、规范、协调、安全”
类似事件此前在全国部分地区也曾发生,为了“统一着装”,打造市容整洁美观的城市,相关部门对临街商铺组织过招牌整改计划:要求招牌的字体、颜色、大小一模一样。“黑白配”“黄绿配”“红绿配”招牌频频出笼。
而深圳的招牌整改计划中要求更换的招牌质量较差,大多数是使用塑料、帆布等易破损材质的招牌商铺。
由于这些简易材料制作的招牌容易破损、有的商铺招牌违反相关规定,严重影响市容,所以相关部门按照《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中“合法、美观、规范、协调、安全”的要求对门店招牌进行整改,力争户外广告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统一店招省事
但无法快速吸引顾客
“虽然统一店铺招牌很省事,但是我的店从此淹没在千万店面之中。”一位因招牌曾使用帆布材料而被街道办执法队要求整改的店主无奈地说道。
也有自己设计店铺招牌的店主认为,自己只是做快餐小本生意,招牌不想太过花里胡哨,招牌好不好看不重要,只要好吃就行,没必要把资金花在招牌设计和装修上面。
与此同时,奥一网通过调查发现商铺招牌统一之后的弊端——商家无法快速吸引顾客,相比于其他国家、地区的招牌来看,这些整齐统一的招牌反而显得不够美观。
有市民认为,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店铺招牌虽也使用亮色,但由于布局简洁,不但不觉得刺眼,反而能调和排版的严肃感,带来亲切的市井气息。所以,对于深圳来说,那些老旧店铺的招牌,只要花点心思做出特色,不仅能够多出一些“烟火气”, 还能快速吸引顾客。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店铺招牌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店铺招牌
但有市民分析道,“店主的审美、实施的成本、地方的政策”都是店铺招牌是否做得美观的决定性因素。
香港、台湾等地店招的“烟火气”
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城市标签
在香港、台湾等城市
街上的店招肆意张扬地“探出头”来
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城市标签
香港、台湾等城市的夜景世界闻名
离不开那令人着迷的“烟火气”
↓↓↓
梦幻璀璨的霓虹街区,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夜香港”。
繁体字招牌中原色的混搭,构成了台北街头色彩的新秩序。
日本街头的商店招牌体现了日本人喜欢安静的特点,显得静谧而优雅。
美国街头的商店招牌,体现了一种多元文化。
深圳招牌“丑”得整齐?
深圳城管部门鼓励店招个性化
为何不少人吐槽深圳招牌“丑”得那么整齐?
有专业人士分析道,无论是我国的哪个城市,街道整治的出发点都是“市容整洁”,并没有把商家利益列为首要考虑。而我国的商业品牌意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短板。毕竟在市场经济之前的几十年,大家见得最多的就是千篇一律的红配黄。而审美先进的一些地方,即使是配色鲜艳,设计元素也能合理使用。
因此,牌匾标识和户外广告是否足够精致美观,与其依赖店主个人的审美,或许更依赖本地政府的市容管理政策。
对此,奥一网咨询了深圳市城管局李先生,他表示,城管部门对商铺门面的招牌并无做出统一要求,只要商户严格按照《深圳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设置门头,大小不得超出原有门头的范围,保证门头安全、牢固、因设施不当或安全措施不利而给他人造成损失即可。
李先生告诉奥一网,现在店铺招牌申请手续很简单,只需要在城管部门微信公众号拍摄店铺招牌上传文件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商铺招牌不是广告牌,所以招牌上除了店名外不能有电话、地址、详细产品等宣传信息。
与此同时,城管部门也鼓励对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进行艺术化设计,鼓励能传达人文精神的具有创意的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计和展示方式。
所以
不要让刻板的审美
影响了城市的美
城市需要“调色”
老板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