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0年的深圳特区遇上20岁的物质生活,当20岁的物质生活与设计汇,会激发怎样的创意?8月28日,“这就是物质生活——物质生活创意海报展”在物质生活书吧开幕,当天也是物质生活书吧20周年纪念日。此次展览由物质生活书吧创始人晓昱与设计师黑一烊同共策展,他们在深圳平面设计圈发起一个为物质生活20周年设计海报的活动,邀请设计师们围绕,物质生活、独立书店、阅读、深圳、20这几个关键词设计纪念海报,冯志锋、高少康、韩家英、黄立光、韩湛宁、王粤飞、又一山人等23位深港设计师、艺术家参与了此次展览。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设计师们的海报布置在书店的不同墙体与空间内,与现场形成了很好的展示氛围。展览开幕式上,晓昱介绍了物质生活书吧20年来的发展,到场的设计师分享了自己与书吧的故事及海报的创作过程。
晓昱介绍,物质生活书吧20年,见证了无数朋友的个人成长,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迅猛发展,而物质生活一开场就与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前,韩家英就为物质生活设计了整套VI,来自清华的建筑设计师钟斌操刀设计空间,而后张达利在书吧二次改造时为书吧贡献了新的风景线,再就是书吧18周年迎来了琚宾,让物质生活再次成为设计师打卡的焦点。就更不用说,长期盘踞在书吧楼上的陈绍华不时穿着拖鞋就溜达进了书吧,曾军、东庆曾为书吧贡献海报,还有更多的设计师在这里参与读者沙龙、文创产品。
晓昱以“物质生活书吧的十个面向”为题,对作为深圳创办最早,今天已成为文化地标的这一独立书店做了全面的回顾——文化的摆渡人、 一代深圳文化人的集体记忆 、城市文化会客厅、先锋实验场、设计的DNA、中国航海文化的策源地、社区里的一盏灯、不止于物质生活、时间的碎片——这十个面向集结了太多人的记忆,物质生活书吧与深圳一起成长,代表的正是“城市记忆、人文关怀、先锋实验、社区温度”的一面。
设计师韩家英表示,“物质生活书吧这20年,和我在深圳的时间有很大部分的重合,大概有2/3,所以交集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早期,我和一些朋友经历的事情、生活,很多是发生在物质生活的。所以它对我来说的意义可以算是见证和陪伴。”
设计师李诗讲起自己与书吧的故事,“我以为我是通过这次的海报设计了解到的,去查了一下地址后,发现原来是我成为独立艺术家之前,很爱翘班去看书的一个书店,这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吗?对那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让我可以放松并且能够专注思考的一个地方,有时候不想看书,坐在店里看着外面的人和景,幻想着他们的生活,品味一部意味深长的默剧。”
设计师朱德才表示,自己可能是在现场的设计师来书吧来得最多的。“刚开的时候就经常去了,特别喜欢早期的感觉。最近小朋友在附近上课,周末偶尔都会去逛逛。物质生活在变化,我自己也在变化,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深圳能在一个地方做20年这件事已经很难得了,希望能有下一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