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生态桃花源“向海而兴”

2020-10-14 09:43作者:凤飞伟 徐剑 朱洪波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泽权
这里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从珠三角上空俯瞰,三面临海的大鹏新区是白云飘浮之下,郁郁葱葱的美丽半岛。如今,这里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正在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今年以来,大鹏新区坚持高端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强化空间保障,加快重大项目落户及建设步伐,海洋、生物、旅游三大特色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新区进入了“生态立区、经济强区”建设全面提速的崭新阶段。

23481602639631.jpg深圳四十,向海而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作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战场之一的大鹏新区正全力推进三湾一区(科技创新湾、海洋经济湾、滨海文旅湾以及大鹏半岛主体旅游景区)建设,为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大鹏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

构建五大制度体系打造“美丽海湾”

近日,坝光自然学校等22家单位被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认定为2020年第五批国家自然学校试点单位,经专家评审,坝光自然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位列榜首。

今年以来,大鹏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现:7月份召开的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媒体座谈会上,大鹏湾被推介入选全国三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9月19日,“美丽海湾·大鹏先行”2020年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暨第十六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活动在西涌沙滩拉开帷幕;同一天,“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正式揭牌成立;9月20日,首届全国珊瑚日活动在新区东山珍珠岛酒店举行,揭开了2020年中国珊瑚普查的序幕。

如此密集地成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焦点并非偶然,折射近年来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大鹏新区不断加大力度,开展大量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初步构建了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生态产业化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制度体系,包括以宣扬生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及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统计显示,2019年新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了98.3%,河流水质普遍达Ⅳ类,80%达Ⅲ类以上;PM2.5年均值20.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9,为全市最优,国内领先;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100%,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辖区森林覆盖率77.58%,湿地保护率超过30%;近岸海域监测点长年达到国家一类二类水质标准。2020年1-6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21,全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98.9%;PM2.5平均浓度1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58条河流中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流占比94.8%。新区还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四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今年,大鹏新区建设“美丽海湾”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推出,将启动20项重点行动,包括探索建立海岸带生态环境监管专题信息平台、研究制定《大鹏新区海陆统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权责清单》等,将持续改善大鹏半岛陆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大鹏半岛空间品质和发展质量。

加速“三湾一区”建设——

三大特色产业绘“向海发展”新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即要高水平保护,也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行高质量发展。

10月10日,大鹏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精神,研究新区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提出,要发挥优势,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调研、深入研究、系统提升,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绿色生产体系、生活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双赢。

如今的大鹏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声”清晰可闻——前不久大鹏新区两场活动吸引生物、海洋产业领域内的业内人士的关注:9月25日,2020深海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新区举行;28日,2020大鹏新区国际生物谷(坝光)投资未来招商推介会在坝光举行;10月14号,2020中国海博会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研对接会在坝光举办。而坝光,这块依山面海、深圳现存最大和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的可成片开发的区域,到处可见塔吊,许多工地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

“今年感觉大鹏新区产业方面的消息不断,表明新区的产业发展在提速。”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为业内人士的主观感受提供“数字注脚”。今年上半年新区GDP增长2%,增速较一季度提升8.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二。

凭海临风,大鹏振翅高飞正当其时。不久前深圳市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吹响了加速向海发展的前进号角。作为深圳市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的区域,大鹏新区拥有305平方公里海域、128公里海岸线、54个沙滩,珊瑚群落覆盖率超过50%,无疑也将成为深圳向海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目前,大鹏新区正加速“三湾一区”建设,全面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建设科技创新湾方面,生物家园、绿岛国际、坝光文体中心等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加速,比肩全球的滨海生态科学小城的雏形初现。同时新区正聚焦基因测序、干细胞临床等前沿医疗技术研究及健康管理,打造以“健康管理+”为引领的资源活化利用基地,构建集高端康养基地、生命健康科研中心、康养总部“三位一体”的精准医疗产业生态圈。

在建设海洋经济湾方面,随着坝光建设加速,海洋类重大科创平台承载区雏形初现。新区片区185公顷土地整备提速,世界级主题乐园、海洋大学有望落户,深圳海洋博物馆将落户,海洋生物产业园创新加速,“中国杯”“大鹏杯”等赛事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城、海”融合经济发展示范区逐步成型。

在建设滨海文旅湾方面,金沙湾国际度假区2021年将陆续开业,5个国际豪华度假酒店助力打造高端酒店群,全区域、全季度、全业态的国际化旅游格局加快形成;南澳旅游专用口岸码头规划建设提速,开辟港澳深三地东部水上大通道,探索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带动国际游艇特色产业链加快发展。

在建设大鹏半岛主体旅游景区方面,超一流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提速,其中较场尾民宿小镇提质升级,南澳墟镇加速变身滨海渔港风情特色小镇,杨梅坑——鹿嘴片区知名度不断提升,西涌城市设计方案出炉。

10日的大鹏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指出,接下来新区要突出特色,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要搭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落户,不断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在海洋科研人才培育上提前布局,优化学校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深圳海洋大学落地建设,吸引集聚全球海洋高端人才;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担责、主动谋划,积极争取国际海洋机构落户,策划举办海洋领域的国际性峰会、展会、论坛、学术会议,打造海洋合作交流中心。

外强“连接”苦练“内功”

大鹏加速融入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9月2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发布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线路及占用基本生态控制线情况(草案)的公示。公示内容显示,新区辖区内的葵涌、大鹏、南澳三个办事处辖区内均设有车站。

除了龙大城际,8号线三期也将延长至溪涌,大鹏新区的“双轨道”时代将开启。同时新区还在大力推进小运量规划建设,构建起“两横两纵、东西两翼”干线路网结构,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推动客运休闲码头和11个直升机停机坪建设,推动建设大鹏半岛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随着交通的改善,大鹏新区将更进一步强化和深圳其他区域的联系,同时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

除了强化外部连接,大鹏新区还苦练“内功”,为吸引外部优质资源要素创造条件。今年以来,新区紧抓城市更新这一牛鼻子,既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又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今年以来,溪涌片区集中拆除,潭屋围项目回迁选房启动,白石岗片区、大鹏第二工业区加速迭代升级,南澳大酒店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奠基,官湖加速蝶变,增加4个城市更新项目——大鹏新区的城市更新已经按下“快进键”,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滨海城区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落地大鹏。

10月10日,大鹏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补齐短板,积极融入深圳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对外战略通道,优化内部交通体系;要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加快重点片区城市更新,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区环境;要加快国际生物谷、国际食品谷“双谷”规划建设,推动建设大鹏半岛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