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套路深,双十一购物要警惕这些假优惠

2020-11-05 20:36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蒋清君
你“剁手”了吗

2020年的“双十一”,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根据阿里巴巴此前曾发布的信息,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11月1日至3日进行首次爆发,11月11日当天将24小时进行第二次爆发。今年的“双十一”,你已经“剁手”了吗?直播带货兴起、疫情仍未走远,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谨慎、理性消费才应该是购物节的主题。

实际上,根据深圳市消委会提供的数据,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过后,都会迎来网购消费的投诉高峰。2019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期间,深圳市消委会共收到149宗网购投诉,主要集中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平台,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问题、虚假宣传及售后等方面。为让广大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放心“剁手”、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发布2020年“双十一”网购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

直播间购物需理性 警惕商家“假优惠”

直播作为近年新兴的网络消费模式,深受消费者们喜爱。但部分直播商家存在夸大宣传、产品质量差、售后困难等情况。就此,深圳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一是选择资质齐全、知名度高、有保障的电商直播平台,必要时留存直播录像;二是多渠道了解商家主体信息,产品性质等信息,不要盲目相信直播带货;三是不轻信网红效益,不要被直播间的活动氛围所影响,应该从自身需求等方面、多角度考量是否需要购买产品再消费。

此外,深圳消委会也提醒,“双十一”期间部分商品价格先大幅涨价再降价,营造优惠幅度大的“假象”。建议消费者选择大型正规的第三方平台或品牌信誉度高的商家,多方面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将商品提前加入购物车,留意平时销售价格,并在不同平台、商家之间“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的优惠,避免上了“假优惠”的当。

保价、秒杀套路深 相关证据需留存

“保价”,是许多商家在购物节期间都会提出的营销策略,部分商家宣传其商品保价,即“双十一”之前购买的价格如果比“双十一”当天高,可为消费者退差价。但深圳消委会工作人员也提醒,实际上退不退、退多少、怎么退,有些商家自己说了算。因此建议消费者对于商家的保价承诺,要详细了解退差价规则,如使用优惠券后是否还适用保价政策,下单后一旦发现所购商品降价或比“双十一”当天高,第一时间与商家确认退差价的具体金额和退差价的流程,同时保存好相关证据,无法确认金额或强制要求消费者好评才能退差价的,建议退货退款重新下单。

认准质量和价格才是买到好货的关键要素,消费者应避免被商家的促销套路和噱头所左右。深圳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对于商家宣传的“双十一”当天“0点秒杀”“免单”“前多少名免单/半价”“实付金额最高得奖励”等活动,要提前确认活动规则,区分订单提交时间和付款时间,订单金额和实付金额等,不明确的提前咨询客服,监督商家诚信经营,要求其对活动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海淘商品严消毒 收货验货莫马虎

当前国外疫情控制仍不乐观,因此,深圳市消委会提示,消费者在选择海淘或代购境外地区商品时,务必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卫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门的提醒,对于从国外境外进口的商品,消费者收货时要做好外包装消杀,对购买的生鲜产品外包装如未消毒不要带入室内,接触外包装及生鲜食品后应及时洗手,而食用进口冰鲜、冷冻食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

另外,“双十一”期间,商家交易量大,物流服务压力大。深圳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收货后立即查验,仔细核对产品型号、规格等,查看产品是否受损,若发现问题应尽快与商家或物流公司联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退款退货。遇到退款来电来信,要先核实对方身份,要在原购买平台上进行操作,不要轻易访问不明来源的二维码、链接以及网站,谨防受骗。

深圳市消委会提醒所有消费者,认清规则别白熬夜,保持清醒头脑,根据自身需求“缺啥补啥”,量入为出、科学理性消费。“双十一”期间妥善保存商品信息、支付订单、聊天记录等购物凭证,如遇消费纠纷可先行与经营者或第三方平台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和解,应及时拨打12345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315消费通”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