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山上空飘起一朵设计“云”

2020-11-27 15:23作者:陈紫嫣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蒋清君
“三分钟生活圈”无缝衔接

国家及战略总部基地、新兴产业聚集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这些项目关键词,都意味着深圳万科云设计公社在区域发展内所具备的先天优势与独特地位。

万科云设计公社项目位于深圳南山区大沙河创新带的科技园北区,是留仙洞总部基地九街坊规划中的北绿廊地块,是万科在深圳布局打造的一个集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意园区。其中,作为深圳6大总部基地、23个新兴产业基地及集聚区、16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留仙洞聚集了鹏城实验室、大疆创新、传音、优必选、深信服等一批科技研发、制造龙头企业,为空间、产品、UI、包装等设计产业提供产业链的源头需求,片区紧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发展生态的在这里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设计公社位于涵盖办公、商业、居住、酒店等多元业态的万科云城核心区,办公与生活“三分钟生活圈”的无缝衔接也成为诸多优质人才向往的工作场所。

70951606461562.jpg

设计公社项目共分两期四个地块,02地块于2017年9月正式开园,01地块于2018年5月正式开园,01及 02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5000m',。园区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向上延伸家居、照明、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目前,设计公社入驻企业超过110家(含3家四上入库企业),园区常驻办公人数约800人,其中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占比87%,包括五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单位及十余家新锐文创企业,如万创设计、万科城市研究院、华阳、立方、筑博、欧博、小库科技、万都时代、柴火创客、金螳螂建筑装饰(深圳分公司)等。自2017年正式运营至今,设计公社平均每年举办产业文化活动近百场,囊括文博会分会场、深港双年展、行业沙龙论坛、设计竞赛、跨界艺术展、工作坊等,聚集了来自全球的人群参与,逐步成长为城市重要的产业文化平台。

开园第一年,设计公社便被评为深圳市投资推广重点产业园区,2019年4月,被评为深圳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二期将以一期为基础,构建完整的产业内循环生态,推动资源的共享共生,并于明年面市。

亮点一:发挥优势打造全球顶尖设计领域产业集群,让企业99%的精力回归设计

深圳的土地价格寸土寸金,诸多领域发展领跑全市的南山区更是如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诸多企业因为城市的“腾笼换鸟”外迁时,本土老牌地产企业的产业优势开始凸显,走上了以产业核心优势为原点,多点开花布局产业生态链条的路子,万科便是其中之一。在大环境中催生的万科云设计公社便是如此。2017年,这个以打造全球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园区正式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万科云设计公社入驻的企业当中80%以上是与建筑设计领域相关的,10%-15%文创类的企业机构,如柴火空间,剩下的5%是商业配套,在园区运营方看来,这样的配置其实是为了服务于建筑设计发展,大部分园区都会有这一块设置,因为配套不成熟会直接导致企业资源流失。

“对于产业园来说,选定一个合适的行业是最重要的,也是前期就需要明确的。接下来两个面市的地块的定位是基于现有园区建筑设计的基底,结合整个留仙洞片区的产业规划来做。这样的决定当然和公司整体的业务优势,和未来布局直接相关。 ”万科云设计公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运营以孵化设计产业新生态为使命,通过一系列的产业运营举措及服务,用实践让设计机构将99%的精力回归到设计提供一种可持续、更高效的社区生活和生态空间。

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产业园区都空置率持续走高,而这样的情况在万科云设计公社却基本没出现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选择入驻企业时,园区除了考虑企业承租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潜力,而最直接的点便是建筑设计项目的关联性。“建筑工程一般是长期的项目,可能在短期之内受疫情波动的风险不是那么大,建筑设计这类公司本身的安全系数也比较高,加上市、区级政府都有相关的疫情补贴,目前,设计公社一切情况相对较稳定,入住率上下浮动肯定是会有,但整体情况良好,保证了入驻率一直在90%以上,也没有重要企业流失。”

79121606461562.jpg

亮点二:不当二房东,把服务打造成为金字招牌

产业园区不搞服务,通过扮演“二房东”的角色生存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在运营压力上行之时,不少园区为了谋求生机,被迫主动降低门槛,这也直接导致了园区服务水准下降、业态的萧条,而这种压力的影响,对于大部分以房地产业务为核心的园区运营方而言并不致命。

以万科云设计公社为例,园区每平米办公场地的租金在150元-170元不等,这样的租金单价是周边办公区域的两倍以上,从租金角度,运营方坦言,设计公社并不具有吸引力,但即便每平米的租金单价不低,还是有不少企业接踵而来,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服务与产业配套方面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主要也是两方面的,硬件方面,园区的入驻环境肯定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因为服务的群体是建筑设计企业,他们对于园区的环境要求较高,所以设计公社将4个地块分别给到国内顶尖的14家建筑设计单位担任设计,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设计出自己想要入住的产品,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设计公社的每一个空间都不一样,非常有独特性,而这点是是很受设计师喜欢。从空间的利用率,或者性价比来说,一般的办公空间会有30%左右的无效空间,这部分占的租金成本不低,但使用频率却很低,所以我们自己来把这个空间安排成一些场地设施,公共配套,自动贩卖机等等,一方面让企业与员工的整个使用频率更高,同时也降低了租赁成本。”该负责人表示。

在软性的产业服务上,设计公社也从基础生活服务和产业资源协调配置两个板块解决企业需求。基础生活服务方面,设计公社位于万科主导建设万科云城核心区域,周边配套安排齐全,且布局合理,从住房,餐饮,日常生活所有服务应有尽有,“第二个层面是和业务挂钩的。可以分为几类,比如,通过做一些圈层类的综合活动,主要是让大家去先认识,认识交流后才有办法去促成后面的业务,再往后是设计竞赛,相当把万科的一些项目拿出来,竞赛优胜方可以直接参与项目,这既是帮助企业发展,也是为总公司的主要业务服务。”

为了真正做到让设计机构99%的精力回归设计,设计公社提供一整套完备的产业服务体系,包括最高享一年70万的租金补贴申请;涵盖园区班车、会议室预订、访客管理、智慧门禁、通行管理的空间服务,生活配套则包括快递服务,智慧零售,商家消费,智慧停车;涉及政策服务,产业课堂、品牌推广、政府交流、产学研平台、产业社区在内的产业服务产业服务等等自2017年正式运营至今,设计公社平均每年举办产业文化活动近百场,为更好促进园区产业文化生态的生长,设计公社成立设计学院,已与深圳大学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邀请国内外众多的知名的行业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授课,构建设计产学研的大平台,向内链接企业,向外连接资源。

亮点三:创新设计竞赛模式,发掘潜在资源满足多方需求

从万科南山南苑项目,到万科坂田自行车厂项目,自设计公社开园以来,通过万科云设计竞赛走进大众视野的设计团队不在少数,竞赛本身实现了园区资源连接服务、帮助公司挖掘优秀设计师资源、促成项目落地、完善产业园产业聚集生态等等多种价值。

“除了前期外在的配套空间,软性的服务的我们也费了不少功夫。 设计竞赛是很有创造性的一块。首先竞赛的主体是万科自己的项目,是有项目设计需求的,其次我们也想培养一些优质的设计力量,同时也是带动整个园区的发展氛围。现实层面是,一些新的、小的设计公司有概念有想法有创意,但因缺乏建筑行业相关资质或其他因素,在实际的落地深化缓解会有些问题,导致无法直接和万科的重大项目开展合作,但我们又很看好这些新生力量有创意性的想法,所以想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比如竞赛第一名的企业的设计方案,就会被推荐给园区内华阳国际这些具有相关资质的综合型设计机构,在通过这些大型设计院与万科达成合作。”万科云设计公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设计新生力量通过参加竞赛获奖,拿到这个项目设计资格,参与到后期项目之中,而在以后的发展中,万科会给他做背书,这是建筑设计公司非常需要的。简单来说,他拿了万科项目之后,再去外面拿项目的时候可以告诉别人自己参与了万科的某项目,这其实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肯定。”据悉,万科云设计公社在早期就引进了多家大型的综合设计院,这些机构在入驻时也园区达成一致,双方合作竞赛项目的设计方案必须由获奖的企业提供,而明星企业带来的,还有良好的行业聚集效应,以大企业为核心,也可以连接到更多有效资源,一方面服务园区企业,一方面也为万科的发展需要与未来布局。

深圳市一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便是通过万科设计竞赛走出来的企业,2017年通比赛脱颖而出,拿到了万科在深圳的一个空调厂改造项目,在达成第一次合作后的三年,双方的合作一直在延续,“2017年的时候他们团队才只有四五个人,现在差不多30人的团队,最明显的变化是由以前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变成了如今的300多平米,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11101606461562.jpg

未来展望:进一步挖掘“文化+科技”发展优势

提及未来,毫无疑问,“文化+科技”作为当前全国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特别是在万科云设计公社坐落的南山区,而如何给文化产业插上科技的羽翼,也是诸多园区探索的方向,对于产业生态成熟的万科云设计公社而言更是如此。

  “说到园区的科技元素,首先我们园区自身的设计包括硬件设施,就是科技与智能化最好的体现;而结合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的热点,园区内的很多建筑设计企业都在升级转型,去结合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建筑设计、通过项目落地来体现‘文化+科技’的发展,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这些已经是融为一体的了。”该负责人坦言,建筑设计企业构建的建筑空间是一座城市的底色,而人作为城市的灵魂,除了基础空间的需求,开始更在意感官与生活的体验,因此与人的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的工业设计,便是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园区还会引入平面设计相关的企业,加之留仙洞总部基地的产业辐射,未来园区可能会进驻一些AI、动漫相关的产业,并逐步向文创领域倾斜,形成一种稳定的生态。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