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深圳是怎么做到的?

2020-12-09 08:12作者:张玮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泽权
深圳专利年申请量实现1.64万倍跨越式增长

“从中国专利法实施元年至2019年,深圳国内专利年申请量由16件增长到26.2万件,实现了1.64万倍的跨越式增长,增速远超同期国内及全球平均水平。”12月8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知识产权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前海知识产权成果发布会上正式披露。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8倍

《报告》称,40年来,深圳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从“加工贸易”到“深圳制造”、乃至“深圳创造”的飞跃。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坚持以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在“科技荒漠”上建成了一片“创新绿洲”,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向“中国硅谷”的蝶变。知识产权事业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科技创新同向聚合、相融并进,实现诸多全国“首创”。

数据显示,从中国专利法实施元年至2019年,除国内专利年申请量外,深圳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高达37.04%,约为全国年均增速的4倍。其中,2019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超过16.66万件,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3853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6.3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

“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增速、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均位列全国首位。截至2019年,深圳专利许可量737件、专利转让量16369件,也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宋洋说。

深圳还高度重视海外专利布局,到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截至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到144013件,占全国总量的40%。此外,深圳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发明专利公开总量,也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且近两年的海外专利布局优势呈逐步扩大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发明专利占比近八成

深圳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深圳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明专利储备已超过11.12万件,占深圳有效发明专利总量76.18%;截至2019年,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公开量达到107580件,位居全国首位。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近年来深圳品牌意识快速提升。2019年,深圳商标申请量达到500905件,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与1983年中国商标法实施当年29件申请量相比,实现1.73万倍增长;商标注册量达到395243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1396734件,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84件。

良好的知识产权运用氛围,也为深圳激发知识产权创新源动力提供保障。截至2019年,深圳已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42件、银奖18件、优秀奖384件,位居全国前列。腾讯、大疆、华为、比亚迪和中兴通讯5家企业累计获得中国商标金奖7项,在第三届中国商标金奖评审中,深圳获金奖3项,占全国总数的12%。

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

“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深圳革故鼎新、敢闯敢试,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宋洋说,近年来深圳构建三级执法体系,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开展知识产权立法改革。

2019年出台实施全国首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以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实现从全国知识产权法规保护的示范先行,到瞄准世界先进城市、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法制创新。今年又对该法进行了修正,增设司法专章,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数据显示,2016-2019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共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4618件,结案4400件,结案率高达95.3%,案件查处量增长151%;公安机关年均受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500-600宗;检察机关年均受理审查逮捕案件和受理起诉案件各400件左右;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120592件,审结111117件,案件结收比高达92.14%,受案量增长97.4%。

“2019年,深圳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并在同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在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宋洋说。

下一步,深圳将继续高标准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比如,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政府项目申报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强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建设包含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等业务的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深圳市“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建设,放宽境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准入条件。建设涵盖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等业务的全门类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大厅。

此外,鼓励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落户深圳;研究编制深圳市知识产权人才工作规划,培养一批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高层次人才。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