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人口翻番,这里仿若40年前的蛇口

2020-12-21 15:57作者:陶清清来源:南方网编辑:蒋清君
一座“深圳升级版”的新城正喷薄而生

初冬时节,深圳市中心向东100公里外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后简称“深汕合作区”),暖阳普照,金风拂面。一场文旅新业态交流会在古朴美丽的小漠湾畔南君寮村拉开序幕,两辆蓝色大巴载着数十位大芬艺术家来到这里现场创作,描绘山与海的辽阔画卷,畅想诗与远方。

为什么来深汕?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旅游管理处处长张道新说,在这里找到了主场的感觉。深圳大芬美术产业协会名誉会长吴瑞球说,他来这里追寻最初的梦心,一个“520艺术现场”孕育而生,为旧村旧居注入创新灵魂,“会客厅堂、创业学堂、艺术殿堂、旅游天堂”正在照进现实。

最新数据显示,深汕合作区的常住人口已达13万人,而在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之前,辖区常住人口这一数据还仅6、7万。晨钟暮鼓时分,宽阔绵延的深汕大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尽是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而几乎每一天都有人从深圳驱车前来,想亲眼看看这片热火朝天的大地。

95651608537317.jpg

深汕合作区大手笔引进高端教育资源

揭牌仅仅两年,人口实现翻番,人们为什么来深汕?我们忍不住去寻找答案。

这里仿若40年前的蛇口

“深汕合作区正在以深圳速度迅速成长,这片热土像极了40年前的深圳蛇口!”10月22日上午,深汕合作区打造的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首发项目深汕湾科技城喜结硕果,首批企业集中签约暨战略合作企业签约举行。入园企业代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平凡表示。

“我将为这片土地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深汕合作区共同成长。”刘平凡相信假以时日,这里必将成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新高地。目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已在深汕合作区落地了1家平台公司、4家产业公司,2家高新企业正在迁址过来,研究院也在筹建中。

“80后”黄焕锡是海丰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在深圳工作二十余年,现在他选择回到家门口,投身火热的新城建设。“人这一生只要选对了方向,认真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90后”周颖,从小在蛇口长大,如今来到深圳合作区工作。她说这里跟小时候印象中的蛇口非常相像,都是靠海边,产业和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起来。

“错过了深圳的前30年,不要再错过深汕合作区!”这句话成为越来越多深圳奋斗者的共鸣。

66241608537317.jpg

正在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深汕湾科技城

正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强调,要“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央不断赋予深汕特别合作区新的历史使命,持续寄予这片深圳新区域新的发展期望。

与梦想者同行,深汕合作区正乘风破浪、蓄势腾飞。

13511608537317.jpg

向海而兴,深汕合作区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这里有“敢为天下先”的特区基因

在深汕合作区管委会大楼,出了电梯口,一行标语映入眼帘: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包容。

实际上,深汕合作区广大党员干部正秉承“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等特区基因、弘扬特区精神,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

今年9月1日,深圳合作区首个深圳标准的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迎来首批140名学生,未来学校将设置54个教学班、提供2520个学位。

“从2019年10月开工,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开学。”学校负责人刘曙昌介绍。

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代建单位——华润置地华南大区总经理蒋慕川自豪地说,一直以来,华润置地在深度参与深汕合作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深圳效率”和“深圳标准”。

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高铁有望在今年底开工,五年建成通车后,深汕合作区到深圳市中心只需半个小时。

不仅是学校、交通,医疗卫生事业也保持跨越式发展。

北京大学深汕门诊部从立项、规划到封顶,仅用了不到100天时间,复刻了“深圳速度”。从最初的机关医务室,到如今加快建设全区首个三级综合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写就新的“深汕速度”。

目前,深汕合作区第一座地标147米的东部新时代大厦已经封顶,“方竹”造型的蓝色外墙在山海间熠熠生辉。与此同时,211米的绿地中心、248米的深投控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将持续刷新粤东的天际线高度。

这里因创新而生、为创新而行

从深汕大道向北,穿过创业广场,大德路3号,深汕合作区管委会大门口的红底标语令人印象深刻:“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

“我们感恩这个火热的时代,感恩这片火热的土地。”不久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我有幸参加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印象最深的是“改革”两个字出现了51次,“创新”两个字出现了27次。

深汕合作区因创新而生,为创新而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生事物,本身就具有深圳创新的基因。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而深汕合作区本身就是一张白纸,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深汕合作区正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创新的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8301608537317.jpg

深汕合作区美丽夜景

其改革创新特质在于:

全国其它飞地更多的是指产业园区,而深汕合作区走的是一条升级赶超之路,要在一片工业化根本没有起步的荒芜之地,高标准建设一座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从产业布局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由深圳全面主导,开辟了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的先河。

以备受关注的住房为例,这里借鉴“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经验,努力让深汕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构建“双六十”人才保障体系,规定全区公共住房用地面积和建设面积都要达到60%,三年内规划建设8万多套人才安居房和公共租赁房。

深汕合作区的奋斗目标很明确,那就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深汕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深圳先行示范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成果。

这里比任何地方都更接近梦想和未来

“这是一个圆梦的地方,不仅宜业,也很宜居。”博士毕业选择加入深汕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的徐怀洲说。

在相隔一公里的南边,深圳珑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一片忙碌,高学历的工人正在打磨“纳米级”衍射光波导片。2020年6月,这家高科技公司从深圳观澜迁至深汕合作区,8月就实现了落地投产,如今仅4个月产值便超过4000万,实现逆势增长。

珑璟光电副总经理康钢是一位“老深圳”,他的奋斗脚步丈量了蛇口、光明、大鹏,现在又来到深汕。他感慨地说,“合肥、宁波、湖北都开出了诱人条件,但我们最终选择了深汕,是因为这里发展速度很快,有深圳标准的服务水平、办事效率,今年公司业务很好,我们将持续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

12月16日,华润置地竞得深汕合作区中心区首宗商品居住用地,有望引入又一个万象城。这标志着继赤河广场、望鹏山公园开工之后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再结硕果!  

对此,华润置地副总经理陈欣收获良多,“2018年初刚来时,看到赤石河边的烂泥滩涂,充满了担心,这里怎么能变成高大上的商业中心?”仅大半年,他们就把滩涂干成了拥有河滩碧道、华润影城、麦当劳、太平洋咖啡等时尚元素的赤河广场,旁边圆墩村的大爷也喜欢上了喝咖啡。

“现在是5万平米,如果扩大10倍不就是城市一个角?深汕是一座很有希望的城区,呈现了未来城市的特色。”陈欣没有被困难吓跑,而是选择了坚持,他说还准备在这片热土待下去,“干净的柏油路、郁郁葱葱的小叶榄仁,现代公园、体育馆、图书馆触手可及,深汕让我找到了归属感!”

40751608537317.jpg

修旧如旧的美丽乡村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需要新担当。

按照规划,2035年深汕合作区人口将达到150万人。深汕合作区正坚持以先进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以规划之美孕育城市之美;坚持以全球视野探索新城未来轮廓,高起点规划好“成长坐标”,高质量保护好“城市基因”,高规格把握好“文化脉搏”。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一座“深圳升级版”的新城正喷薄而生。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