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月供”诱导、“砍头息”陷阱、名目繁多的费用……针对贷款市场乱象,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据悉,该公告针对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同时,公告鼓励民间借贷参照公告执行。
“新规有助于防止借款人落入各类借贷陷阱,更好地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那么,几大互联网平台是否按照央行的要求,明示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了呢?让我们打开手机,来探寻一下吧!
花呗年化利率12.68%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支付宝花呗。
如果使用花呗分期,总费率是7%,这个费率是怎么计算的?
花呗明示了年化利率,12.68%,这可比总费率7% 高多了。
那么支付宝借呗呢?
相比之下,借呗年化利率更高,为14.6%。
借呗不仅展示了年化利率,还把日利率(万4)换算成年利率的公式给了出来。
微粒贷利率高字号小
腾讯旗下的微粒贷也明示了年化利率,年化利率高达16.425%,后面还不忘了跟一句“1000元用1天只需0.45元)。
而且,如果你不仔细看,这行小字很可能会被忽略掉(在微粒贷3个字下面的那行小字),看见的主要是借款额度和“借1元得8元红包”的广告。满满都是套路。
百度“有钱花”利率相对低
与花呗、借呗和微粒贷相比,百度“有钱花”的利率相对“良心”一点,日利率为0.029%,
年化利率为10.44%,而且显示得也比较清晰。
京东白条酷似高利贷
京东白条是与蚂蚁花呗对标的产品,不过,在主要展示页面上,白条并没有展示利率,就连最常见的日利率都没有显示。
只有点击取现额度,进入借款页面,才会显示利率数据。年化利率高达23.725%,远远超过了4倍的LPR利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利率均是互联网平台根据个人情况给出的,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利率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上截图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数据会有不同!!
但是大致是差不多的。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在这些平台去借钱。
各互联网平台明示了年化利率,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了,网络借款的利率非常高,基本上年化利率都在10%以上。这么高的利率,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借得越多,财产损失越大。
可以这么说,不借网贷,你的理财就成功了一半。除非万不得已,越容易借的钱越不要借!
对于起互联网贷款,银行的很多贷款,比如房贷,经营贷之类的,比起这些来真的算是很良心的贷款了。
新规落地 有银行晒出信用卡分期“年化费率”
近年来,因手续费利率展示模糊不清,银行频频登上投诉“黑榜”,其中又以信用卡分期业务投诉居多。
央行新规落地,已有银行开始尝试向消费者明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
这不仅能让消费者对借贷信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对有效遏制“冲动消费”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明示分期年化利率也对银行用户分层、风险定价提出更高要求。
在众多投诉中消费者均提到了“借款利率模糊不清”“利息计算方式未对客户明确告知”等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大多难以直观形成“年化利率”的概念,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清楚认识到真实借贷成本,据北京商报,近日已有两家国有大行开始明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
比如建行:
4月1日-6月30日,建设银行对信用卡消费者推出了“办分期、享优惠”活动,在活动期间,持卡人成功办理账单分期,享手续费率低至7折优惠(即3期0.53%、6期0.49%、10期0.46%、12期 0.42%、18期0.42%、24期0.43%)。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在展示界面还明示了“享优惠”活动后对应的近似折算年化手续费率,分别是:3期9.51%、6期10.01%、10期9.91%、12期9.18%、18期9.34%、24期 9.61%。
再如招行,招商银行虽未在总账分期中对消费者明示折算年化手续费率,但在订单预览中也显示了折算年化手续费率信息。
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信用卡类贷款不良率攀升也最为显著。
例如,截至去年末,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个百分点。另外,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信用卡类贷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上述7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1.83%、1.66%、2.52%、2.16%、2.38%、2.16%,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37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0.22个百分点、0.69个百分点、0.64 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