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深圳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深圳市财政局召开预算草案的新闻通气会。新上任的深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代金涛介绍了深圳市2020年预算执行和2021年本级政府预算安排情况,解答了媒体关切的重点话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抢抓“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重大历史机遇节点。总体而言,未来一年,深圳市财政局依然坚持民生导向和产业导向,对教育、卫生等领域支出继续加码投入,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相关的科研、人才和企业也会继续加码投入。
2020年疫情年税收增长0.9%,来之不易
预算收支方面,2020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9789亿元,比2019年增长3.9%。其中,中央级收入5932亿元,增长5%;地方级收入3857亿元,增长2.2%。地方级收入中,税收收入3095亿元,增长0.9%;非税收入762亿元,增长8%。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各项转移性收入,总收入5393亿元。
相比而言,其他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2019年降低5.7%、降低1.7%和增长1.4%。
实际上,2020年深圳税收收入虽然只是增长0.9%,但也来之不易,这与深圳经济受疫情冲击、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积极惠企利民政策有关,但也体现出深圳市场活力和财税结构的优化。到“十三五”结束,深圳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超80%,而先进制造业又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超五成,市场商事主体超370万家。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深圳市财政收入累计增速在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为迎接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20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8亿元,考虑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后,总支出5220亿元。收支相抵后结转结余173亿元。
综合考虑财政经济发展形势,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编数为4050亿元,比202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5%,最终具有法律效力的全市收入预算应当以市区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批准的本级预算汇总数为准。
根据全市收入预计情况以及市区收入划分,2021年,预计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94亿元,加上各项转移性收入后,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264亿元、增长4.1%。
2021年打造“四型财政”,加码民生短板、产业链投入
代金涛介绍,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3,264亿元,重点突出打造“四型财政”。
第一是打造民生型财政。在重大民生投入方面,深圳财政计划在2021年市本级九大类民生共安排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首先是着力解决教育突出问题,市本级教育支出安排383.1亿元,增长18.2%。安排各区高中建设资金50亿元。其次是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市本级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00.4亿元、增长5.7%。
其中,近年来,深圳对教育投入非常明显。5年来,深圳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预计3500亿元,无论是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从占比来看,2015年,深圳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盘子的比重是9%,2020年达到了19.5%,比重大幅增加,也高于北京(16%)、上海(12%)和广州(18%)2020年的数据。去年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高位谋划,对标先行示范,出台了《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至2025年全市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超100万座,包括新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1万座、公办普高学位11.8万座,新增幼儿园学位14.5万座。这意味着短短的5年内,全市公办普高学位数量将翻一番,公办义务教育总规模接近翻一番。
第二是打造战略型财政。而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首先,深圳市本级科技投入安排379.4亿元、增长66.9%,推动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其次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后是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安排各类人才专项经费83.1亿元、增加26亿元。
第三是打造发展型财政。围绕深圳“双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安排各类对区补助480亿元。加大政府投资资金供给力度。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着力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财政部提前下达深圳2021年新增债券限额282亿元,全部纳入预算安排使用。而且市本级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支出272亿元,坚决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167亿元落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第四是打造节约型财政。代金涛强调,深圳财政将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落实过紧日子。各单位所有预算支出项目全部纳入财政评审范围,严格控制新增支出事项。持续强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压减严控类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