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开幕。
新一届市人大代表有一个显著特点,基层代表更多,农民工代表共有六名。作为我国外来务工者群体最多的城市之一,外来务工者群体的利益诉求将受到更多关注。
深圳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制造流程迫切需要一支知识结构更全面、专业技能更拔尖、人机协作更灵活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与此同时,企业招工困难问题突出,尤其是制造业很难吸引到年轻人。
产业工人“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与深圳需要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数位新一届市人大代表中的农民工代表。
困境:产业工人转行送外卖、做专车司机
企业的合同工,普工时薪20元。企业的临时工,普工时薪26元,技术工人时薪30-40元。
合同工还是临时工,你选哪个?
圣亚(深圳)磁力机电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讨中是新一届市人大代表,也是其中的农民工代表。刘讨中告诉记者,“选择后者的农民工正成为大多数”。
深圳市唯真电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丽露也认同这种说法。到深圳工作10余年,周丽露见证了特区的巨大变化,自己也从生产线工人成长为一名管理者。
周丽露发现,现在的环境已和10年前不一样。很多产业工人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很快跳槽,转行送外卖、做专车司机等服务行业。
她对此十分理解:“产业工人工作时间固定,薪资稳定,提升较慢,做服务行业有更多弹性时间,自由度比较高,赚取更多收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195万人。产业工人的减少,使得深圳不少制造业企业都面临招工难问题。
招工难导致临时工越来越吃香。临时工吃香,工资比合同工要高,又反过来让不少产业工人从企业离职,转做临时工。
这样一来,深圳的制造业企业很难吸引到年轻人,很多企业的技术传承面临人才危机,也影响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成为临时工的产业工人流动性大,对企业缺乏归属感,缺乏职业上升通道,自身五险一金等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破局:完善外来职工福利制度体系
如今,产业工人依然是制造业的主力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一环,深圳也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面临产业工人“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三难”局面,深圳该如何破局,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在制造业企业工作。
东泰精密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蒋光兰指出,现在的年轻人不仅想赚钱,还希望获得更公平的待遇和更优质的公共福利。
市人大代表、东泰精密塑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蒋光兰
“我们公司员工反映诉求,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及综合社会保险这两个问题上。”蒋光兰进一步说道,在现有政策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政策要求高、手续杂,如只有具备深圳户籍和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外来工子女入学才能申请公办学校学位,而大多数外来建设者并是深圳户籍。而私立学校的学费较贵,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经济成本较高。
在蒋光兰看来,深圳应尽早完善外来职工福利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帮扶,让更多外来建设者子女享有平等入读公办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蒋光兰建议,要让“依法缴交个人所得税”外来建设者的子女享有本地居民入读公立学校的同等权利。同时,让“依法缴交个人所得税”的外来建设者享有与本地居民参加社会综合保险同等的权利。
“让农民工子女在深圳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才愿意来到深圳工作,制造业企业才能更好地招来产业工人。”蒋光兰说。
留住:打通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引导企业从引才到育才
产业工人不仅要找得到、招得来,还要留得住。
周丽露认为,企业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职业上升通道,提升产业工人群体技能水平。
深圳一直在开展“圆梦计划”职工教育帮扶活动,为各类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搭建了学历、技能和综合素质成长平台。周丽露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帮助更多产业工人成长,这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制造业。
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唯真电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丽露
作为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农民工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精密机械事业群技术工人杨飞飞也一直聚焦于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
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飞飞指出:“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国家提出了很多好政策,几乎涵盖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方方面面。”
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受制于生产和培训成本压力,产业工人受制于收入问题,产业工人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技能提升中。晋升渠道不足,也影响着产业工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因此,杨飞飞建议,要改革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建立实际技能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相联系的发展机制,打通产业工人职业晋升通道。同时,通过更强有力的措施,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让产业工人真正享受到技能培训的红利,主动参与到技能培训中,在制造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制造企业以前更多是引才,现在要引导他们去育才,为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杨飞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