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深圳市长覃伟中答记者问回应六大热点

2021-05-20 08:17作者:刘越亚 刘珊 张玮 朱洪波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泽权
谈及科创、教育、深港等话题

5月19日,深圳市第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覃伟中当选市长。在会后举行的新任市长记者会上,覃伟中说,深圳有一句名言“来了就是深圳人”,此次有机会来深圳工作,成为一位深圳市民,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光荣和荣幸。

2049928a6928abf3.jpg

在和媒体面对面交流时,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事业、创新驱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相信通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共同家园建设更加美好。”覃伟中说。

04c71453b256d375.jpg

谈深圳印象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年轻时尚的城市”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您来到深圳工作快一个月,对这座城市有何新印象?

覃伟中:这一个月以来,我走了一些地方,比如人才公园、大沙河碧道、东门步行街。深圳有一句名言叫“来了就是深圳人”,我有机会来到深圳工作,成为一名深圳市民,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光荣和荣幸,当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深圳是一个伟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全球瞩目的城市,用40年多时间走过了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40年前深圳还是一座边陲小镇,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我以前多次来深圳出差、旅游,对深圳并不陌生。结合这一个月来的亲身、近距离体会,我总体感觉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年轻时尚的城市。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

深圳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明星之城。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第五,同时也是全球超大型城市。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七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有1756万人,比十年前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700多万人口,增长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最多。

深圳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城,有山有海,空气质量、绿化好,鸟语花香,是一座花园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深圳的森林覆盖率将近40%,公园数量1200多个,而且都是免费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5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是一座年轻时尚的青春之城。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奋斗。“五一”期间东门步行街日均人数超过13万,深圳湾公园日均人数近10万,很多都是90后、00后,大家非常年轻、非常青春、非常时尚。

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集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等一大批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知名创新型企业。深圳创新创业的要素比较齐全,政策环境、留商环境也比较适合创新创业,吸引了很海内外人才来深学习、工作、创业。

深圳发展快,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的问题,将在发展之中得到更好的解决。我相信通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共同家园建设更加美好。

谈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

“深圳要以先行示范的标准率先实现碳达峰”

深圳卫视、壹深圳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碳”这个词有24次,堪称史上最多。您之前长期在工业、能源系统工作,接下来深圳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会有什么考虑?

覃伟中:深圳过去五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成就,去年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是副省级城市里第一家。

深圳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大城市里是领先的,去年深圳PM2.5平均浓度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这个数字也是全国领先的。

深圳的水环境也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过去五年实现了两连跳,现在大沙河生态长廊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但是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深圳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在大气治理方面,重点是解决臭氧超标问题,首先要从科学上研究它的规律,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努力争取深圳大气质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将继续提高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水平,确保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Ⅳ类以上,力争大部分要再提升达到Ⅲ类以上。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要以先行示范的标准率先实现碳达峰。与此同时,我们更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等方面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摸清碳排放底数,科学制定碳达峰路径,前瞻研究碳中和路线图,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谈教育

“基础教育要‘数量’‘质量’双升”

南方日报记者:市长,我是一个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所以非常关注教育方面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下一步,深圳将如何平衡教育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协同发展?

覃伟中:确确实实,教育问题大家都高度关心、高度关注。谋教育就是谋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高强度加大教育的投入。过去五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接近7成,其中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且支出增速也非常快,而基础教育学位增长了近30%。

但我们同时看到,目前深圳教育事业与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下大力气来解决。你问得非常好,怎么来平衡质量和数量,数量上去了,质量怎么来保证?

我们重点是要完善、优化、提升四个体系:

第一个体系是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做到义务教育国家足额保障、非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第二个体系是校长教师发展体系,校长很重要,幼儿园园长很重要,教师也很重要,我们将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第三个体系是教育教学研究体系。第四个体系是监测评价督导体系;这四个体系下面有很多具体的工作,是一个完整闭环的体系。

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要“数量”“质量”双升,高等教育不以数量取胜,重点是高水平、有特色。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深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市民群众需求,更好支撑全球标杆城市的建设。

谈科技创新

“力争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大幅提升”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一提到深圳特质,很多人第一想到创新。深圳作为创新之都,下一步如何更好推动创新发展,担当起科技自立自强深圳责任?

覃伟中:创新已然成为深圳最闪亮的名片,深圳的创新水平在国内已经位居前列。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学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深港穗”集群位居全球第二位。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深圳创新发展存在短板和不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和国内先进城市,包括国外领先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因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著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早期没有布局,所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比较明显短板。另外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深圳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

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十三五期间,深圳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接下来,我们将对创新生态链每一个环节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基础研究方面,一是要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二是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比,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更好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三是要充分调动龙头、链主高科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办法,力争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谈深港合作

“充分发挥好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做强深港这一极”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前不久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韩正副总理提到扎实推进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专门提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请问下一步深圳将会如何推进大湾区建设及如何实现深港之间更紧密合作?

覃伟中:感谢香港对深圳发展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近年来,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有力促进两地共同发展。比如说,今年初,我们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18条措施,涵盖了学习、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香港服务业比较发达,在服务业合作方面,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现在已经集聚了港企超过1.1万家,香港会计师、建筑师、律师等20多类专业人士在前海可以直接执业。

香港也有若干国际知名高校,科研能力比较强,深港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开展积极合作,双方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目前在科研资金过境、科研样本跨境流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双方联合开展深圳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深圳河水质稳定在Ⅳ类等等。

接下来,深圳将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扣“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深圳所能”,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充分发挥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做强深港这一极,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谈城市治理

“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中国日报社国家英文日报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中,也面临人口增长过快、城市治理难度加大等难题和挑战,深圳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并且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覃伟中:深圳高度重视推进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推进超大型城市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方面发力。

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前一段时间,深圳高质量编制了面向2035年“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更好地保障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需求。

其次,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城市。特别是要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等,努力在有限土地上承载更多的人口、产业和经济总量。举个例子,前海建设了片区集中供冷系统,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比常规分散供冷系统节能12.3%,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

第三,要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和法治化水平。把交通拥堵、市容环境、噪声扰民等问题精准治理好,特别要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让整个城市更加安全、干净美丽、整洁有序,让市民生活更舒心便利。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