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深圳是这样“长大”的!他用镜头记录第一批建设者的拓荒史

2021-06-02 09:52作者:张迪 张梓望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泽权
原来深圳是这样“长大”的!

1981年,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军列缓缓开进深圳原火车北站。经过5天4夜长途跋涉,战士们陆续从闷罐车跳下来,来不及脱掉身上的棉衣棉裤,背着四四方方的背包,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

这个基建工程兵挥师南下深圳的历史性场面,被周顺斌记录下来。

10571622598500.jpg

1981年初冬,一个细雨的早晨,一辆满载着军人和各种施工设备的军列开进了深圳火车北站,他们来不及脱掉身上的冬装就急匆匆地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周顺斌 摄

改革开放初期,两万基建工程兵响应中央军委、国务院号召,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1981年初,28岁的周顺斌作为新闻报道员,随部队抵达深圳。此后40多年里,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基建工程兵参与深圳建设的燃情岁月,也见证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在建党百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寻找百年红图,倾听周顺斌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12321622598524.jpg

周顺斌与他的作品《升》。张梓望 徐昊 朱洪波 摄

周顺斌拍下《喝泥水解渴》、《竹棚里的婚礼》等记录基建工程兵日常生活的照片,用细节呈现了基建工程兵们来到深圳后艰苦安家、艰苦创业的过程。

67061622598546.jpg

1982 年,基建工程兵部队在挖建排洪渠工地时,一位战士正在喝沟中泥水解渴。周顺斌 摄

“部队刚开始进入深圳时,特区还是荒原一片。”周顺斌至今清楚地记得他们刚刚进入深圳时的景象:市区街道狭窄,房屋破旧,到处都是泥泞。

在他拍摄的照片《喝泥水解渴》上,一名战士手上拿着铁锹,两脚踩在泥浆里,正弯着身体趴在地下,喝泥坑里的水。他的裤子后面,还能看到明显的补丁。

“这张照片拍摄于当年挖排洪渠工程现场”,周顺斌解释,深圳气候炎热,战士们施工时常挥汗如雨,口干舌燥。但施工处离驻地远,道路不便,炊事员常送不到饮用水。所以战士们就在挖水沟时用篱笆围一个圈,让水浸到这个地方,沉淀泥沙后再喝。“这样节省了运水的路途时间,大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工程上。”

76021622598568.jpg

1983年9月8日,台风正面袭击深圳。部队赖以栖身的临时竹棚全部被刮倒。很多官兵在暴风雨中度过一天一夜。台风刚过,他们重拾家园,又很快投入到建设中。周顺斌 摄

30711622598596.jpg

20世纪80年代,深圳通心岭部队机关住地。周顺斌 摄

除了饮水,战士们还克服了生活上和施工中的种种困难。没有路,自己开;没有电,自己拉电线;没有住处,就用竹竿、油毛毡等材料,在荒山野岭里搭建一批竹棚,被战士们乐观地笑称为“竹叶宾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程兵们为兴建特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8191622598619.jpg

1984年,刚刚脱下军装的基建工程兵战士,露天进行军转工职工技术晋级考试。周顺斌 摄

周顺斌的代表作品《升》,则记录了基建工程兵建设红岭大厦的场景,向世人展示了深圳速度、深圳精神。

8571622598643.jpg

1984年,深圳红岭大厦施工工地,一位基建工程兵正在指挥吊塔进行作业。周顺斌 摄

《升》拍摄于1984年,相片上,两栋大楼直上云宵,中间一个身着蓝色汗衫的建筑工人,正高举双臂吹着哨子指挥吊车,阳光从左上方斜照到他的身上,两栋高耸的大楼仿佛在他面前徐徐崛起。

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建设如火如荼。1982年5月,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动工,创下“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那个年代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放鞭炮庆祝竣工开业”周顺斌说,当时他想到拍一张照片来体现特区的建设成就。

9391622598666.jpg

1982年,建设中的电子大厦。画面右下道路为开发中深南大道。周顺斌 摄

43251622598699.jpg

在早期特区施工中,捷报频传。1982年,为鼓励士气,机关举办半年和年终总结表彰大会时放鞭炮庆祝。周顺斌 摄

“我就到施工中的红岭大厦取景,大厦非常有气势,但是缺少了人的元素。”周顺斌觉得,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劳动者、建设者,只有把人和景结合起来,照片才有生命力。

正当一筹莫展时,他瞧见大楼上吊车在起降运转,他立刻想到了吊车指挥员。于是他请来吊车指挥员按照指挥吊车的动作,在镜头前做了一遍。为了让建筑和人物更加宏伟,周顺斌快速爬上施工的脚手架,用仰拍的角度,定格下了这一刻。

“这张照片就是一种时代缩影。展示了深圳那时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和建设者的精神气概。”周顺斌说。

29691622598718.jpg

1983年,深圳八卦岭工业区开山平地上,战士们正在进行作业。周顺斌 摄

这些年,周顺斌走在深圳繁华的街头,总忍不住感慨“深圳变化太惊人了”。

回想起当年的建设岁月,周顺斌觉得,那一代基建兵,不只建设了这座城市,也开创了一种“拓荒牛”的时代精神。“那是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

如今,深圳全面开启“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奇迹之城深圳再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深圳定能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

广告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