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 | 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这些“深圳经验”,先行示范区的示范作用渐显

2021-07-28 08:15作者:蒋清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王泽权
创新引领未来

今天(7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这表明,创新已成为深圳发展的最突出特点和优势,成为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实现先行示范的重要经验。

为什么是深圳?回顾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过去40年多来,深圳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观念、新理念、新举措,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造了创新发展的深圳奇迹。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敢为天下先”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过去40多年,一个个企业在深圳创立、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级企业;一位位人才在深圳解放思想、奋斗拼搏,打破人生的天花板;一个个小村庄实现跨越式发展,变成现代化、国际化社区……深圳一次次摆脱成长的制约,一次次突破“增长的极限”,一次次刷新发展的高度,靠的是什么?是创新!

今天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国家发改委在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已复制推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形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具体包含5方面共计47条。主要包括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既有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也包含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其中,有不少举措是深圳人正在受益的,也有一些是深圳正在破解的发展难题,关乎我们的未来。

以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例。过去,深圳的创新层出不穷,百花绽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基础研究不足,创新多是应用层面,一旦被国外进行技术封锁,企业的发展进程就可能被打断,甚至整个产业链都面临重新洗牌。此外,过去深圳高校少、重点实验室少、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少,这些都制约了深圳创新的高度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大力引进人才,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引进香港中文大学、哈工大、中山大学等高校资源,出台全国首部知识产权全类型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建设。2020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2万件,居全国首位,5G技术、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技术处于世界前沿。

未来深圳的创新,不只是科技的创新,更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47条举措中,有大量内容与社会治理有关,包括建立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垃圾分类与处理模式,打造志愿者之城,首创国际化街区建设、构建城市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等;还有大量措施与改善民生有关,包括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建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生诉求响应机制、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等。

这些举措,一条条都是深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创新之举,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内在要求。这次深圳47条创新经验获全国推广,既是对深圳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深圳的鞭策。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