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失联的那半个小时,我都快崩溃了。幸亏报警后派出所的民警及时找到了,挽救了他,真的谢谢你们!代表全家谢谢各位民警同志。”今日,家住深圳罗湖翠竹街道的王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翠竹派出所的民警手中,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坪山分局警力多方联动寻找走失老人。
警情立即流转到深圳市公安局失联人员寻找服务中心,一场多警种、多部门合成作战争分夺秒接力寻人的行动开始展开。坑梓派出所民警快速联系杨女士,询问走失老人的基本信息、着装细节、居住方位等,将相关特征第一时间通报失联人员寻找服务中心。中心立即展开线索研判追踪,巡段警力、社区警力联动义警同步围绕走失地现场扩大查找范围,相关警种按照各自分工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当晚22时许,警方在坑梓街道沙田社区比亚迪路段找到走失的老人,并通知了杨女士。这种寻人警情从接报到将老人安全护送到家,用时仅仅40余分钟。
据了解,今年以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急群众之所急,紧盯110寻人报警求助,以联合勤务作战机制为保障,以“找到人”作为检验标准,整合多方资源、多种力量建立了失联人员寻找服务中心。
“家人失联,下落不明,焦急万分的亲属第一反应就是拨打110求助警方。现在我们做到了在接警即查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压实责任,加上各警种的资源支撑,真正实现与时间赛跑,从而快速找到失联人员。” 深圳市公安局指挥部敬渭清处长说。
据介绍,失联人员寻找服务中心的建立,进一步理顺了寻人求助警情从接警、派警、处警到资源支撑各个环节的职责,实现了各作战单元间的资源共享和深度协作。主要体现在三大机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领导全程盯办”机制,使得各参战单位形成压力传导效应,主动作为“动起来”,积极投入“找人”实战;“秒级响应”机制,改变了以往逐个靠打电话的联动方式,指挥中心通过云系统即时推送失联人员相关核查指令,各相关单位专人值守、第一时间响应,响应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以上压缩到秒级,上下实时联动、互联互通,有力支撑“找人”实战;“即时融合”机制使得警种和属地分局改变了以往寻人警情“联合会商研究”的侦办模式,跨部门、多警种,多种手段方式,深度协作、融合推进,一环紧扣一环,形成能力合成,从而更有效、快捷地服务人民群众。
经过半年的实战检验,寻找失联人员警情已真正实现了作战模式上的根本转变,寻人的及时率、成功率得到了切切实实提升。截至目前,寻人警情均能在当日有效办结,寻人平均时长已从原来的4小时压缩到44分钟。
深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国周表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圳公安在现有举措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手段集成、全面覆盖、合成作战”水平,突破固有认识,全量查找,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失联时间长短、不分失联原因,只要查明失联人员确实处于失联状态,一律受理并开展查找工作;突破部门限制,统一查找,对失联警情统一受理标准、统一资源手段、统一处置流程;同时突破地域界限,全域查找,不论报警人在市内或市外,无论在报警时失联人员到了哪里,均先行受理,开展查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