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超过疫情前水平 新增IPO企业数量国内第一

2021-08-02 08:45作者:陈盈珊 卢亮 王睦广 王玉凤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泽权
深圳“经济半年报”亮点解读

NA06_NA06_0394@600_1179.jpg

深圳市统计局7月31日发布2021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324.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4.8%。据悉,在全省方面,2021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57226.31亿元,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5.0%。市统计局指出,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加固、平稳发展态势。总的来看,深圳经济有韧性、有活力、有动力、高质量。

A

亮点一

消费升级类商品如汽车表现突出

经济“半年报”中,深圳消费力稳步恢复,成为看点之一。上半年,在境外关联本土疫情冲击影响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增长23.2%,消费市场发展势头良好,韧性进一步凸显。此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2.4%,在稳定恢复态势下,深圳市民消费也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增长148.4%

上半年,深圳消费升级类商品表现突出,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36.4%;前十大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重91%,零售额增长37.9%。消费升级类商品表现突出,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明显。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汽车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的三分之一,零售额增长43.5%,两年平均增长7.4%,拉动社消零增长5.1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增长148.4%,比燃油车高113.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通讯器材、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等四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8.5%、70.0%、60.3%和42.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6%、24.5%、18.7%和12.9%。

“凭借区域内人口的强大消费实力、活跃的市场氛围和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创新细分产品的显著偏好,深圳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而科技创新也让这里成为众多互联网汽车品牌展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战略平台。”汽车业界人士如是分析。

据统计,深圳共有约800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占全国20%。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正威国际、恒大等不同行业背景企业先后布局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小鹏、小马智行、Auto X、元戎启行、速腾聚创等自动驾驶明星企业也在不同范围和程度落地深圳,也从侧面反映了深圳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未来产业引领”计划的阶段性成果。随着法规和政策的不断细化完善,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未来产业有望加速转化成深圳经济增长新引擎。

实际上,在促销费上,近两年深圳政府也多有鼓励举措。企业层面,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对促消费活动、汽车消费升级、绿色和智能消费、发展新零售、大型零售企业落户、新入库企业及外贸企业转内销等给予支持。消费者层面,深圳市民新购或者置换新能源汽车都能享受万元以上的补贴。

餐饮收入增长31.7%

具体至细分领域,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远超疫情发生前水平。其中,上半年商品零售增长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5.3%;受疫影响严重的餐饮业已恢复并超过疫情前水平,餐饮收入增长31.7%,比2019年同期增长2.0%。

同时,批发零售百强企业高速增长。上半年,批发业百强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比重50.0%,销售额增长52.0%,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高18.6个百分点;零售业百强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比重64.6%,销售额增长48.2%,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高9.2个百分点。

实际上,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更多的消费回流到国内。而其中的中高端消费业态、新兴的餐饮业态也在当下纷纷进驻抢滩深圳。“相较于过去,消费者会愿意去到境外购物,而如今购物消费需求回流,越来越多的业态也重新把目光投回到国内。深圳,作为商业中心,自然是不少业态眼中的‘香饽饽’。”深圳一商业运营人士分析。近期,多个奢侈品布局深圳高端购物中心,此外咖啡、火锅等众多餐饮新业态也在进驻各大商圈。

未来又将如何为消费力提升保驾护航?近期,针对当前制约消费扩容提质的关键问题,深圳市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造消费新需求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十大消费行动”,以高效率服务、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消费新需求。提出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消费环境、消费品质显著提升,品牌集聚、时尚引领享誉全球,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蓬勃发展,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商业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跃上新水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B

亮点二

存贷款余额增长利率下降 金融赋能实体进入深水区

今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机构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9%、19.2%,融资成本也有所降低。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打气输血”,一直是深圳这座科创重镇和金融城市的“时代答卷”。

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按照深圳市统计局最新出炉的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报告,金融成为一个看点。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机构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9%、19.2%,与去年水平基本相当(2020年末13.1%、22.3%)。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3%,比上年末低31个基点。这意味,深圳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此消彼长的是,深圳金融行业对房地产业贷款放缓,增速为10.4%,比上年末增速回落13.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也持续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07921.34亿元,同比增长14.8%。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73641.16亿元,同比增长12.7%。另外,保费市场也稳定增长。其中,占比将近八成的人身险增长7.6%,是保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透过数字的背后,种种迹象表明深圳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智能制造、中小微企业的反哺扶持,愈发进入了“深水区”。

在业内看来,金融与实体经济,如血脉之于躯体,充沛的资本血液为深圳实体经济注入营养。

资深财经观察家陆新之认为,相比国内其他城市,深圳金融有花园式的自发生长动力。因为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多,深圳是中国金融最能生长的地方。此外,深圳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强,金融创新应专注在小微企业。

实际上,据南都记者观察,从去年以来,金融业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依然有诸多功课”

不过,面对这份半年金融答卷,深圳依然有诸多功课要做。根据此前业界出炉的一份《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报告》,深圳实体企业融资依然存在“不怕利息高,就怕高门槛”、“融资中介常骚扰,贷款银行不好找”、“抵押类贷款过度偏爱房地产”、“以行业风险判断企业风险”等痛点。

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群体,用高质量提升深圳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深圳一直在探索和优化。今年以来,深圳各大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纷纷有了实质性动作,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

7月21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圳市国资委等部门,印发《深圳市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专项工作方案(2021-2023年)》,着力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从企业培育、激励约束、风险补偿分担等角度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首贷户工作模式,让企业首贷不再难、让银行不惧首贷,进一步优化深圳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

而按照官方披露的数字,2021年上半年,深圳辖内银行累计向5.89万户首贷户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614.81亿元。

个体工商户也是深圳金融的一个聚焦扶持目标。今年6月,为缓解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的融资难题,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多部门启动“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专项活动。截至7月25日,已进店入户走访并向1480家个体工商户授信25.79亿元。

作为外贸之都,深圳同样需要金融创新政策的护航。7月26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在深圳辖区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的共计57个网点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C

亮点三

新增IPO上市企业数量国内城市第一

根据最新公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深圳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其中,新增IPO上市企业数量国内城市第一。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IPO上市企业26家,其中境内上市24家,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在国内城市位居第一。截至6月30日,深圳共有356家境内A股上市企业(上交所主板23家,深交所主板186家,创业板121家,科创板26家),在深圳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总量连续15年排在国内大中城市首位。

此外,资本市场平稳运行。1-5月,全市证券分支机构证券交易额增长25.0%,略低于一季度(28.8%)。各类企业直接融资3222.1亿元,增长22.3%,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对南都记者表示,这是深圳经济在资本市场的“映射”。深圳产业结构转得早、转得好,新兴产业占比高,新经济领域优秀企业层出不穷,在资本市场上自然体现出企业上市加快、直接融资比重的结果。

他说:“深圳是一个创新创业城市,商事主体、创业密度等指标一直是第一,创新企业基数大;深圳金融支持创新创业链条完整、力度较大,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科技信贷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深圳新增IPO上市企业数量国内城市第一,为全国提供了一个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典范样本。余凌曲说:“经济活,产业结构优,资本市场及金融就有了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空间;反过来,金融创新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创新资本,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