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光明科学城站到了!

2021-09-07 08:40作者:韦雯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王泽权
感受光明区从光明农场到光明科学城的蝶变路程。

9月3日,“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开展“科创光明、魅力科学城”活动。来自中央、省、市、区级的媒体采访团打卡光明区,感受光明区从光明农场到光明科学城的蝶变路程。


探班虹桥公园

出入口和服务区正在建设中

800x513_6135d89ee6a10.png

炎夏酷暑,绿色丛林中一抹红丝带。光明区虹桥公园凭借“颜值”出圈,收割一票粉丝,成了网红打卡地。公园包括三个区域,由西至东分别为入口区、碧湖区和森林区,三个区域由一条长约4000米的红色空中栈桥串联。

记者实地探班后,发现虹桥正设置分叉路口。据了解,空中栈桥沿线设置有16处不同形式的垂直交通与地面公园便利连接,平均200多米就有一个出入口,包括垂直电梯、屋顶台阶、环形坡道、螺旋楼梯等。

探班开进大工地的“红色·筑梦家园”

理发、看病、法律援助......

800x600_6135d8bb8e563.png

南都记者到访时,一间集装箱理发店内。两位红色家园志愿者正为工友理发。一周有三天为理发日,工友们可以到“新湖号”免费理发。

800x514_6135da89f3e99.png

另一间集装箱内,摆设了洗衣液、纸巾等生活用品。据玉塘街道公共事务中心九级职员史萌介绍,工友们可以凭借在“新湖号”内参与活动获得的积分,在此兑换生活用品。另外,工友还可以在“新湖号”内参加红色思想会、红色观影、技能培训、亲子活动、才艺展示、文艺晚会、积分超市、义剪、义诊、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

光明区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和大发展的进程中,筑梦·红色家园是广东省首家在建筑工地上的移动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建筑工人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模式,采用“专业社工+党员义工+工友义工”的联动模式和精准服务,关爱大量在光明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建筑工人,增强来深建设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卡党史馆、左岸科技公园

感受变化:从光明农场到光明科学城

从光明农场,再到光明科学城,光明摇身一变,成为“科学”+“生态”新城。光明区设立党史馆和左岸科技公园展厅,令访客深入了解光明区的过去和将来。

光明区党史馆具有党史馆、方志馆“双馆合一”模式。据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讲解员侯嘉仪介绍,1924年,深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在光明楼村成立。1958年,为解决国内粮食供应问题,在公明设立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

800x603_6135dacd6e655.png

南都记者在左岸科技公园展厅,看到了未来光明科学城全貌。该展厅结合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领域,从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产业成果转化等几方面进行集中展示,展现光明科学城发展前景,同时展示了茅洲河治理历程及成果成效。

800x460_6135dae1eb536.png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