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仪式现场。
1962年水厂投产时采用的直径为3米的压滤罐。
9月27日,深圳环水集团东湖水厂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在该厂举行,这标志着全市首座水厂迎来了新生。作为市、区两级重大民生项目,改造后的东湖水厂,将成为罗湖区第一座深度处理水厂,同时也将成为国内首座高度集约型的智慧化水厂,对提高罗湖区供水品质,保障片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首座水厂将迎来新生,拟建现代化智慧水厂
据了解,东湖水厂始建于1961年,是深圳市第一座水厂,经多次改扩建后,形成现状35万m³/d供水规模,是罗湖区主力水厂之一。在新时期“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为打造与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水务基础,于2025年实现全市自来水可直接饮用,东湖水厂急需拓能改造。
此次扩能改造工程规模为60万m³/d,包括新建60万m³/d取水口及取水管、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同步建设同规模的污泥处理设施。改造后占地5.6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底完工。同时,项目将按照詹天佑奖高标准建设,建成理念先进、高度集约、绿色低碳、自然高效、智慧赋能的新时代现代化智慧水厂,实现自来水厂“由厂变园、由楼变馆”的蜕变,为2025年全市直饮提供深水保障,为全国现代化直饮水厂先行示范。
“四个创新”打造出国内首座高度集约型水厂
此次扩能改造工程具有工艺创新、施工创新、绿色创新、科技创新“四个创新”特点。
工艺创新:池体叠合,集约高效。面对用地指标仅为国家给水工程建设用地下限36%的现实,东湖水厂确定池体叠合的工艺方案,通过预臭氧配水池、深度处理综合池、污泥处理综合池等组合池型,实现用地指标全国最优化,打造出国内首座高度集约型水厂。同时增加了“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出厂水质将大幅提升,直饮口感得到明显改善。
施工创新:拆建结合,安全保障。面对用地紧张、不影响居民用水和深圳水库水质的双重困难,提出“拆单体建流程”的改造思路和“先拆后建、分步开展”的施工步骤,保障在扩能改造期间需保证30万m³/日供水规模。
绿色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深入贯彻绿色低碳理念,通过精细优化管线走向和竖向布置、细致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运行水力工况、科学优选超大型泵站重要设备选型等多重先进措施,节能减排,降低运行费用。
科技创新:BIM应用,智慧打造。采用BIM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涵盖生产、设备设施、安全控制、综合运营、项目管理等多重智慧体系,形成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成为未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慧水厂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