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硕博去中小学任教,到底该怎么看?

2021-10-13 16:04作者:静子来源:南方网编辑:蒋清君
“北大清华硕博争进中小学”

“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北大清华硕博争进中小学”……近日,关于“教师热”的多个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6166924cb852a.png

从“华中师大一附中拟录取教师均为名校硕博”,到“深圳中学新入职豪华阵容教师名单”,再到“广州白云区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50名”,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扎堆进中小学的新闻屡见不鲜。舆论场对此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方为优秀人才的“低处流”鼓掌欢呼,另一方则发出“人才浪费”的感叹。

基础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高学历人才以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思维而见长,能够为中小学生启迪智慧、唤起好奇,从而助其成才。同时也应看到,高学历并不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唯一条件。心怀柔情、保持热爱,用心教书、用爱育人才能长久收获学生认可与支持。

跳出观点二元对立的争论,探寻背后的根源或许更有助于客观看待人才流动现象。从供给侧一端看,毕业生求职主要关注优厚的福利待遇与充分的自我实现。有力的政策支持、超长的寒暑假期、便利的子女入托条件等吸引着不少求职者。育人如种树,当学生的点滴进步悉数呈现在眼前时,教师的幸福与喜悦可见一斑。从需求侧一端看,提升授课质量、提高教学能力乃是学校的“初心”。为此,它们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供需双方的期待一旦被满足,名校高学历人才投身“教师热”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需警惕落入“幸存者偏差”陷阱。名校硕博毕业生求职中小学现象具有普遍性吗?尽管相关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但细究不难发现所列中小学存在的共性,即它们都处发达地区,且均属名牌学校。也就是说,众多硕博毕业生除了考虑职业类型外,还综合考虑到了就业地区、工作单位实力等因素。抛开多种影响因素不谈,单将舆论引向教育行业求职内卷的做法显然不可取,更不正确。

择业自由是社会共识,我们充分尊重人们的不同职业选择。如果说名校毕业生求职中小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从教育的均衡性层面讲,我们同样希望看到更多优秀毕业生走向基层、走进农村中小学,从而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教育公平的阳光。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