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湖,许多居民发现,遇到烦心事,在网上发声、发帖求助,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
“噪音扰民,我要投诉!”“咱家门口的公园,几时建好?”“邻居乱搭建,有人管管吗?”……在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深圳新闻网论坛、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等相关政民互动平台上,一张张热帖、一句句留言,写满了群众最关心、最急难愁盼的问题。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倾听群众心声、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罗湖区高度重视网上社情民意,实现家园网论坛“网站+微信+客户端”互联互通,建立全区舆情“收集—报送—处置—反馈—督办”闭环工作机制,真正实现“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
一般舆情3小时内响应让声音“被听见”
网上发声,真的能被听到吗?
在罗湖,答案是肯定的。罗湖区委宣传部安排专人在线持续收集有效问题,并通过“舆情处置平台”当天下发责任单位核处、研处或关注,涉及民生诉求、问题报料、突发事件、意见建议等各类舆情信息。
今年,一天下午3点,有居民在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投诉,称桂园路新开的餐饮店油烟味严重,影响周边住户正常生活。仅仅过了2个小时,罗湖区生态环境局就受理并回帖回应;1天内,该局与桂园街道办事处前往调查,责令餐饮店停止经营油烟项目,并及时检修设备;2天内,完成办理回复。
高效的处理得益于顺畅的机制。罗湖区委宣传部每日通过“舆情处置平台”向责任单位下发舆情,并同步发送手机短信提示按时办理。“舆情处置平台”还开通了微信端,进一步提升了办理效率。
根据要求,一般舆情责任部门要在3小时内响应,3天内办结并回复网民,无法按期办结要说明原因并持续跟进反馈;重大突发事件舆情要求30分钟内响应,2小时内首发权威信息,持续滚动发布处置进展结果及事发原因。
畅通的线上线下沟通渠道,一方面能让职能部门实时发现辖区的治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推动治理精细化;另一方面,能让老百姓的诉求第一时间被听见,问题及时被处理,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建立台账制度跟踪督办让问题“不落空”
一些治理难题要素复杂,一次回复、办理不能解决问题,罗湖区区委宣传部采取跟踪督办,建立舆情办结台账制度,每周“对账销号”,通报持续跟进至办结,并视情况采取发提示函、约谈单位及提请督查等措施。
“芳邻大厦的电梯已使用20年了,频繁故障,安全隐患很大。我们提交申请电梯更换,至今还没有解决,希望能够加快流程。”今年年初,东门街道芳邻大厦居民王女士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留言道。
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发现,该小区没有业委会,导致电梯更新推进困难。为了推动问题解决,街道、社区积极作为,最终决定由居委会代行业委会权力,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在区委宣传部的跟踪督办下,经过近10个月的沟通协调,11月10日,业主大会召开,审议电梯更新方案。目前,电梯更新方案已经获得通过,下一步将申请资金开展更新。
帖子不“沉”,问题“不落空”,罗湖区对网上的有效舆情问题实施“闭环”管理,让居民的诉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针对重大突发舆情、热点难点重点舆情及舆情处置进展成效,罗湖区采取“微报+专报+日报+周报+季报”等分级分类管理方式,直达区领导及相关部门“一把手”,推进加大处置力度和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保障处置效果,目前,舆情处置情况已纳入罗湖区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存在重大风险且长期拖而未决、互相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应付的问题,由区委宣传部进一步转督查部门跟进,必要时报纪委监委部门介入,真正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地落实落细,防止走形式、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