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龙岗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核融入对残疾人群体的点滴关爱中,全面推进无障碍城区建设,让残疾人群体及其他有需要者的幸福感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落实无障碍城区建设顶层设计
龙岗区无障碍城区建设加速可以追溯到2019年初。彼时,根据深圳市残联的有关文件精神,龙岗区残联开始着手牵头编制一部符合龙岗区情、具有龙岗特色的《龙岗区无障碍城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往后的一年多时间,在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等专业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龙岗区残联联合多个部门,对全区的无障碍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份内容详实、极具指导性的调研报告,为《方案》的正式出台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年多的调研,让我们对龙岗的无障碍环境有了一个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在龙岗区残联权保部负责人郑东林看来,这次调研十分必要且收获颇丰,“通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当时龙岗区无障碍环境的整体现状是:区级文体场所的公共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街道、社区级的文体场所则较为薄弱。另外,基层社区,尤其是城中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这样的“现状”,让调研组后来在编制《方案》时有了更为清晰、具体的方向,也让这部作用于基层的无障碍城区建设指导性文件更加具有问题导向。“基层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的薄弱,让我们在编制《方案》时更加注重将资源、力量适当向基层倾斜。”郑东林说。
而在龙岗区残联工作人员袁子武看来,出台于2020年的《方案》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全区各部门在无障碍城区建设中的职责作了清晰的划分和界定。“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以往的无障碍设施管理中,往往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例如,某商场的电梯间没有设置无障碍电梯,那它应该由谁来管?住建部门说是市监的事,市监又说是住建的事。《方案》出台后,这样的情况就很难再出现了。”用袁子武的话说,《方案》的出台让龙岗在无障碍城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上有了更加有力的抓手,如此一来,“后续的工作才好推进和开展”。
高标准打造无障碍示范小区
在落实无障碍城区建设顶层设计之后,龙岗区随即开始了大量的前期筛查和督导工作。在此过程中,龙岗区下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棋:创建无障碍城区的试点小区。
“通过对全区各小区的反复筛查、梳理,我们最终选择了南湾街道合正丹郡花园小区作为龙岗区无障碍城区建设的试点小区。”据袁子武介绍,选择该小区进行试点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其居住的残疾人较多;二是其地理位置、软硬件条件等较为适合,街道、社区和小区物业也都十分支持。
一系列的改造动作随之在这个精巧的小区展开。以改善残疾人及相关人群居家生活、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无障碍设施设备为重点,龙岗区残联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渐在合正丹郡花园构建起一个从进入小区大门到回到家门口的闭环式无障碍出行环境。“我们按照无障碍设计标准,对合正丹郡花园的地下停车场人防门槛增设了无障碍不锈钢坡道,在小区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16个,改造无障碍通道扶手30套,完成小区重点道路铺设盲道250米。”袁子武介绍道,经过这一系列举措,居住在该小区的残疾人基本实现了从进入小区大门到回到家门口的通行顺畅。
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体现在点滴细节中。考虑到部分残疾人,尤其是肢体残疾者出入小区大门时开关门不便,龙岗区残联特别在合正丹郡花园的出入口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如此一来,即便是乘坐轮椅的残疾人进出,只需要“刷脸”即可自动开启大门。此举也得到了广大残疾人居民的一致认可。一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告诉记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完善后,如今,即使没有家人陪同,我也能独自到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