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普及+培英”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21-11-28 10:42作者:叶淑萍来源:南方网编辑:许素霞
引入更多资源共同培育创新人才

大国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得益于盐田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盐田科创教育呈现出基础牢、范围广、成绩优的大好势头。

为进一步统筹区、校优质资源,整体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今年初,盐田区成立了少年创新院、少年国学院、少年数学院、少年体育院、少年艺术院、少年国际素养院共六大少年院,将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通过“普及+培英”梯队培养,让盐田孩子有更多选择空间、成长平台和发展可能。

今年7月底,2020—2021学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江西举行,盐田区代表队在创意机器人竞技挑战赛、AI少侠青少年人工智能作品挑战赛、月球资源采集挑战赛三个项目中共获得9个一等奖,独领风骚。这也是盐田“普及+培英”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缩影。

6ffdf3735aae1c12.jpeg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推动各个学科广泛开展“创客式学习” 。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下发《深圳市中小学学科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指南》,指导教师们从创客理念出发,变革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场景,迈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上进行更多的探索。

让创新的火种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普及很重要。“科创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普惠的科创教育让全区每一个孩子都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盐田区教科院院长李天才表示。

学创融合在盐田,主要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落实在每一所学校的课堂以及家庭教育中。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在盐田区教科院统筹谋划与该院副院长陈尚宝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引领下,盐田区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启区域推进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盐田区教科院还结合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它们量身定做了可实践的范式。

以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为例,该校校长王蓉提出“行思课堂”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要在行走中学习。盐田区教科院便请来相关专家,专门针对“行思课堂”做项目式指导,形成了一年一月的“项目季”。“这个项目季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周边的社区以小组为单位行走,在行走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给区政府提建议’这样一个类似于人大代表议案和提案的成果。”陈尚宝介绍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盐田区教科院项目式学习研究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发了一套适合3—15岁孩子的家庭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操作指引,即“家庭项目式学习六步曲”,并分学段提供相关活动主题供家庭选择。该指引一经发布就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认可。

如今,从幼儿园到高中,项目式学习在盐田已实现全员全覆盖。

11月19日,盐田区教科院举办第二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当天下午活动结束时直播浏览量达到近140万,成为近年来开展此类线上活动的“黑马”。

今年,国际LUMA StarT峰会庆典于北京时间6月9日晚在线上举行,经组委会最终评审,盐田区云海学校《梧桐山泉水保护计划》入围教师项目全球前十;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珠宝设计师》和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探研沙头角河》均入围学生项目全球前十。盐田区获得两个类别全球前十的项目占据中国获奖项目的一半,充分体现了盐田区在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先行先试经验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认可。

b147e808124ee7ec.jpeg

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全员全覆盖普及,以及各学校科创社团活动的大力开展,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一批拔尖的科创“苗子”在盐田脱颖而出。

如何让科创“苗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引入顶尖的科创机构老师和学校学科老师一起,对科创“苗子”进行专业辅导是其中一条主要路径。通过项目带动,将各种企业、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更多平台以及营造良好氛围,是深圳教育部门近年来所大力提倡的。

a690d92dae872cc0.jpeg

为应战2020-2021学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今年7月12日至23日,盐田区少年创新院组织举办了盐田区中小学STEM创新素养暑假训练营,培训对象为全区16所中小学选拔推荐的70多名科创拔尖生。此次培训采取“双师制”,即科创机构老师和学校学科老师一同授课,集训范围则包括项目解读、分组搭建、分组竞赛、赛后总结等环节,让参赛学生清楚比赛规则、突破竞赛难点。

“针对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学生,我们还建立了双师陪同的随队特训机制。”盐田区科学教研员、少年创新院院长姚毅锋介绍称,对于科创类大赛,盐田区主攻的是教育部白名单里面的竞赛类赛事,比赛现场的气候、灯光等因素都会影响参赛器材的参数。到达参赛的城市后,为了模拟比赛现场,盐田代表队会在入住酒店的大堂或阳台见缝插针地进行赛前特训,指导学生对器材进行调整和测试,确保以最好的状态参赛。

“除了暑假训练营,未来我们还计划组织开展STEM创新素养寒假训练营,不光是为参赛做准备,更希望通过平台发掘培养更多的科创苗子。”姚毅锋表示。

61f2b1db84dc8f6f.jpeg

“在比赛中获得成绩并不是我们开展科创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更多的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李天才表示,五年多的项目式学习全覆盖,让盐田学生具备了一些共同的品质:爱思考、能动手、有收获;少年创新院的设立,又让一部分拔尖的“科创苗子”有了更广阔的舞台,这也是因材施教在盐田的生动实践。

0b39fb2958d324b4.jpeg

结合盐田本地特色及优势,下一步,少年创新院将在项目式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全区开展学生研究性小课题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鹏城实验室、华大基因等优质科研机构主动进行沟通和联系,引入更多的资源共同培育创新人才。

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也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要下更多的工夫,以达到教学相长。11月13日至14日,盐田区少年创新院在大鹏新区举行首次全员沉浸式科普教育培训,此次培训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全区48名少年创新院种子教师全程参与培训。未来,这种全员培训将分主题常态化开展。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更让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后,给家庭教育打开的不仅是一扇窗,更是一扇门。”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的一位家长代表称。

4bcfff9f23fd9b29.jpeg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