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烟强监管时代序幕逐步开启之际,12月17日,2021第五届国际电子烟产业高峰论坛在产值占全球9成的城市深圳举行。论坛围绕电子烟新政策、品牌出海、资本风口等主题展开,并发布了《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以及《雾化20年》系列纪录片。
背景:国家出台法规,电子烟强监管时代到来
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定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11月26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修改版条例》)的决定》,增加新内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经过2021年的监管政策落地,电子烟迎来强监管时代。12月2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就《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主要内容为:明确电子烟定义和监管对象,加强电子烟生产管理,建立电子烟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电子烟产品追溯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从事电子烟生产、批发和零售业务的市场主体须相应取得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
在“强监管”即将出台的背景下,电子烟产业现状如下: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与卷卷智库联合发布的《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近10万家。国内电子烟产业直接就业约1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400万人,总计约550万人。2021年全球电子雾化烟预估零售额达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021年中国电子烟产业出口约13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0%。自2003年至2021年10月31日,国内申请专利总数26403项。
反响:行业拥抱监管,在监管中成长
《征求意见稿》在12月17日恰好是最后截止日,因此,拥抱监管、合规发展成为本次论坛核心主题。
对于近日政策的密集出台,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商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曲维枝在致辞中表示,新规定实施后,电子烟行业在近两年内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调整变化。长远来看,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持续发展有保障意义,国内电子烟民营企业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
“首先,要用国际视野看待未来五年、十年后的大市场空间,增强自身实力,规范经营行为;其次,要更注重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尽快“去烟化”,不要局限在“烟”类领域,要延伸到大健康医疗应用中去,或为医疗支出减负,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辟更多应用场景;最后,要继续保持电子烟生产制造优势,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
对此,曲维枝分享了四点建议:
一,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要求,尽快适应新阶段发展变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立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速电子烟产品对人体健康安全的研究;
三,要加大出口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开放性的多边贸易合作;
四,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帮助中小企业适应产业调整期。
“如今电子烟定性为新型烟草,行业将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来执行管理,为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认为国家以法治化来监管电子烟是定海神针,为行业获得合法地位从而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表示。
电子烟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电子烟主要用户是年轻人。多名嘉宾本次论坛发言时重点强调,保护未成年人是电子烟行业发展的底线。
中国电子商会的秘书长彭李辉则表示,中国拥有最大电子烟产业支撑和最多专利数,希望能够更好地运用市场的定价权。“我们在安全技术、生产、销售、专利、检测认证等方面,需要更多地与国际监管标准互联互通,同时发挥中国的产业优势主导权,形成国际规则的话语权。”
趋势:雾化技术有望拓展多个新领域
曲维枝提及的电子烟“去烟化”,其他人也有类似看法。
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吴立认为,电子烟行业是“在监管中成长”。2019年-2021年,多个国家陆续加强对雾化电子烟产品的监管措施。“我们相信,中国雾化产业在监管政策下仍将迸发出持续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将促使中国(尤其是深圳)成为全球领先的雾化技术研发及生产基地。”
吴立认为,电子烟配套产业链为中国电子制造业和出口打开了新的应用领域,未来有望看到雾化技术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例如中药雾化应用、吸入式雾化疫苗、医疗美容雾化应用、CBD雾化应用等领域。
目前,全球90%的电子烟由深圳生产,而且,深圳企业的雾化技术具有一定领先性。总部位于宝安的港股上市企业思摩尔国际的一项名为“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多孔陶瓷及其应用”的专利,曾于2019年斩获中国专利奖。
吴立介绍,就中药雾化应用来说,传统中医艾灸、熏蒸等都是利用雾化效用达到治疗效果,未来在雾化技术支持下,有望对更多种中草药材进行有效成分萃取,以雾化的方式供人体使用摄入。目前,该领域的市场已经展现。3月5日,雾芯科技发布了一次性草本便携雾化器。 7月22日,国药药材股份宣布对一家电子烟品牌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携手在中草药原料供应、本草雾化液制备加工以及大健康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
另外,雾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吸入式雾化疫苗,即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而这种免疫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此外,使用雾化吸入方式免疫是无痛的,且拥有更高的可及性。在6月3日浦江创新论坛上,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表示,其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电子烟行业数据盘点: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与卷卷智库联合发布的《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近10万家。国内电子烟产业直接就业约1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400万人,总计约550万人。
市场规模方面,2021年,全球电子雾化烟预估零售额达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35%的增长率;2021年国内零售额预估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
出口方面,2021年中国电子烟产业出口约13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0%;出口额前四位的目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欧盟、俄罗斯、英国,占比分别为53%、15%、9%、7%。
专利方面,自2003年至2021年10月31日,国内申请专利总数26403项,其中液态电子烟占比93.4%。整体来看,近三年是电子烟专利集中涌现期;广东省是电子烟专利的申请大省,占比超过60%;民营企业是专利的申请主力,占比近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