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6日,2021“工业互联 智创湾区”系列主题活动在深圳宝安举行。
多位专家和企业界代表为宝安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驱动智能,工业未来已来。12月14日—16日,由深圳市宝安区政府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工业互联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暨2021“工业互联 智创湾区”系列主题活动在宝安区举行。3天的活动中,政府、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多方人士聚集一堂,发布工业互联网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举办本次活动的“东道主”,主题活动期间,宝安区发布了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宝安)建设成果。
自入选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基地以来,宝安区积极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先机,率先建成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探索形成了一大批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出了一批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标杆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日渐完备。2021年3月,宝安区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
今年9月举行的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作用,引导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先进制造业优势。可以预见,随着宝安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对宝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为明显。工业互联网,正让宝安的未来充满想象。
先行先试
率先探索具有宝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
近几年来,工业互联网正成为全球产业竞相布局的新赛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时代,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可行的实施路径,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和“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信部、广东省、深圳市陆续出台政策与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宝安更是工业互联网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一方面,宝安集聚了5万多家工业企业,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地位,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装备制造都是传统优势产业,全球每100台无人机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另一方面,宝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形式、组织方式较为传统,订单获取和议价能力不强,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在良好基础和现实需要的“碰撞”下,宝安在国内率先开启了工业互联网探索与实践的步伐,并于2020年3月,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专项示范基地。
一年多来,宝安从组织架构和顶层设计入手,走出了一条具有宝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
为了保证工业互联网建设有力推进,宝安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区工业互联网工作;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进行紧密交流,在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区块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在全国率先发布区县级工业互联网白皮书,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制定了“路线图”;成功举办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等多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2021年,宝安区委、区政府更是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生态构建、平台支撑、应用赋能、集聚发展、人才培育等5个方面,推出26条专项政策,拿出8亿元财政资金,全力扶持工业互联网发展。
打造场景
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发展动能
在传统的工业大厂中,多个厂区、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在新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制造业产业链被搬到线上,让非标制造就像在线购物一样便利……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发力”下,宝安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宝安区内集聚着多家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这些重点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急先锋”,打造了多个标杆应用和典型模式。
智能化生产方面,创维集团打造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通过对工厂现场多种设备、生产过程的数据实时采集,实现智能生产、智能排产、质量预警,打通了从订单到生产再到物流发货的信息流,缩短调度响应时间20%,设备运维成本降低30%。
网络化协同方面,银宝山新建立智能制造供应链数字化应用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供应链协同及供应链管理数字化,产品设计周期缩短30%。
个性化定制方面,裕同印刷通过打造信息化平台,构建产供销研一体化高效协同体系,并打造柔性智能工厂,实现订单、采购、生产、出入库等信息实时反馈和处理,产能提升13%,设备稼动率提升15%,交货准时率提升23%,生产周期缩短20%。
服务化延伸方面,浦洛电子为客户开展产线数字化改造,平均设备稼动率提升16%,人均产值提升17%,制造成本降低14%。
数字化研发方面,大族激光实现贯穿订单、设计、生产、管理、检验、交付全过程的可视化闭环管理,缩短产品设计周期10%,减少设计错误及工程变更次数20%—40%。
精益化管理方面,任达电器通过智能终端采集、传输数据,实现机器与设备、人与机器间互联互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率下降50%,能源利用率提升18.06%,企业运营成本下降20%。
不止大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发展契机,宝安区数万家中小微企业,也逐步开启了数字化进程,通过上云上平台提升效率、获取资源,成为宝安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生力军”。
如创佳精密借助“云工厂平台”,实现机床利用率从65%提升到90%,单机产出额提高66.4%,订单转化率从6%提高至11%;黑云精密借助云化APP开展信息化管理,实现车间综合用工减少10%,次品率降低5%,产品研制周期减少65%,单位产品能耗降低58%。据统计,宝安区21%的企业上云上平台设备占所有设备的比例超过40%,设备上云程度居全国前列。
搭建平台
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大核心要素,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连接器”,连起了设备与应用,连起了工厂与用户,连起了技术与场景。
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引导和扶持,宝安诞生了一批以“解决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和痛点”为着力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订单难、转型难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速加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速加网针对中小企业获取订单难、议价能力低等痛点,连接了1000多家优质工厂,帮助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个用户提升闲置产能利用率,并得到订单。
“我们希望让零件加工像网上购物一样简单。”速加网创始人田雪峰将平台形容成“机械加工领域的滴滴+京东”,通过整合全国各地加工厂,共享工厂闲置产能并进行合理调度,为企业提供“快速打样、小批量试制、低成本量产”的一站式加工服务,从而提升工厂设备利用率,缩短零件交付周期,并降低企业加工成本。
云工厂则是一个专注解决“非标零部件制造线上化问题”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采购商21万个、工厂1.1万家。CEO李钦介绍,云工厂开创了从研发到生产全闭环信息化系统,平台智能报价系统可在全球首次实现非标零件一分钟报价,今年上半年,云工厂撮合交易额达100亿元。
除了速加网和云工厂这样的产业资源配置型平台,宝安还涌现出了多家优秀的供应链服务型平台和技术赋能型平台。如点链网针对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等级普遍较低、获得融资和贷款难度高等痛点,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了超14亿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学泰科技云平台累计为超过100家小微企业提供转型服务,平台接入设备数量超过1万台,平台上APP数量210个,为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
随着宝安工业互联网建设不断深入,多个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也逐步向宝安聚集,为不同场景中的宝安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宝安工业互联网生态形成。
硕果累累下,2021年3月,宝安区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当前,深圳发展一路向西,宝安进入了从“制造”大区到“智造”强区的转型关键期,在新发展格局下,宝安与工业互联网的“故事”还将继续。“前海‘扩区’后,宝安成为多重战略叠加的交汇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宝安提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的目标,更加迫切需要工业互联网赋能助力,也将为工业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空间。”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的一席话,描绘出了宝安与工业互联网“碰撞”后,将带来的无限可能。
宝安,正朝着工业互联网这片新“蓝海”,加速挺进。
“数”说宝安工业互联网建设
近期,宝安区对区内300家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熟度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宝安区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动力空前强劲,全区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效明显。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在人力资源、设备管理、产品交付、采购周期等方面降本增效显著。
45%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顶层战略,并有序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
46%对生产环节设备、产品、人员等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可视化管理
42.2%对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等外部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
37.5%实现了产品研发在线协作
23.4%基于平台开展制造能力交易,参与产业链产能、订单等资源分配
●人力资源方面,生产现场员工平均减少16%,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13%,人均利润率提升16%
●设备方面,运维成本降低13%,综合利用率提升56%
●产品方面,新产品上市周期缩短17%,
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8%
●运营方面,采购周期平均缩短24%,库存周转率提升19%
■现场速递
圆桌论坛中,多位专家表示——
宝安有条件突破瓶颈成为行业标杆
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场盛会,第五届全国工业互联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暨2021“工业互联 智创湾区”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在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区域(宝安)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多位专家和企业界代表各抒己见,发表了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为宝安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言献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项安波说,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企业新形态,未来新型企业形态将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会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面貌和生态。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院长林京坦言,目前工业互联网在人才培育、产学研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有优势在补齐这些短板方面发力,如在高校开设与工业互联网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按照产业需求设置课程,培育交叉性、实验性人才;主动发力,打破工业互联网之间的壁垒,加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携汇智联(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华认为,互联互通的标准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但工业互联网行业在这方面还有所缺失。同时,企业数据安全有效流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极大限制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他希望,宝安可以率先突破这些瓶颈,为行业提供一个标杆。
“工业本质是产品,互联网本质是服务,在产品场景中提供怎样的服务才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震兑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伯华认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不仅要搭建好平台,更要创造出更多新的产品应用场景,“存量时代,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是提质增效的有效方式,在这个方面,宝安是一片热土,有很好的基础,也相信会有更大的作为。”
云工工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钦和华为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总监彭祖炜则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平台经济,大企业有能力自行搭建完整的数字化系统,但对大量中小企业而言,平台就是它们接入工业互联网的唯一通道,因此要加快搭建更多多方参与的平台,服务中小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增量市场。
此外,第五届全国工业互联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也在活动期间举行。该大赛是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的工业大数据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全国性创新竞赛,已连续两年在宝安举办,基于制造企业真实数据资源和需求场景设置三道赛题,遴选出一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可复制性强的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引导一批优秀的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创业团队落户宝安,助力宝安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