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深圳市龙华区举办“免申即享”第一批惠企利民事项成果分享会暨第二批事项清单发布会。第二批“免申即享”发布26项事项清单,其中,涉及产业和人才领域多达21项,占比超过80%,涵盖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文化、互联网、“专精特新”、知识产权服务等,充分凸显出龙华作为深圳先进制造强区、数字经济先行区的底色。
值得关注的是,龙华区两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目前已涵盖包含“助企”“助才”“助学”“助教”“助老”“助残”六类资助情形,共计41项事项,实现4个全省之最:事项覆盖范围全省最广、事项数量全省最多、补贴金额全省最大、受惠人数全省最多。
“提升政务服务的主动、精准、智能化水平,全面建设‘数字龙华’,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坦言,两批“免申即享”清单发布,旨在以数据多跑路实现政策兑现零门槛、零距离、零障碍,释放“放管服”改革更多红利,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给予人民安居更多获得感,助力龙华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今年5月,龙华区按照“资助范围明确、审核标准清晰、比对数据齐全”的原则,在深圳率先推出首批15项“免申即享”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及教育、人才、企业、弱势群体多个领域。
如今,首批“免申即享”落地龙华半年,成效鲜明,其中9项事项覆盖率达到100%,占比达60%,其中包括针对辖区残疾人和70岁以上高龄老人推出的7项“免申即享”事项,涉及人群实现100%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补贴、国家A级物流及市重点物流企业资助类两项“免申即享”事项,覆盖率100%。
特别是,“在园儿童成长补贴”和“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两项免申即享事项,龙华在全省率先落地,惠及人群已超10万人,涉及补贴金额近4.3亿元。
龙华区展华实验学校小学部音乐教师王丽萍是“免申即享”的亲历者,也是享受者。今年上半年,“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申办启动后,王丽萍还在忙收集和统计全班学生名单,下半年就接到教育局通知,补贴事项已经实现“免申即享”,不用再收集学生数据,工作量大大减轻。
而且,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王丽萍也收到了两条由教育部门推送的‘免申即享’资格确认短信,在i深圳点击龙华区“免申即享”服务厅,很快就查询到了这两条‘免申即享’的状态。
“之前为大宝、小宝申请‘在园儿童成长补贴’和‘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都要分别准备申请材料,遇到申报高峰,网站经常登录不了,加上工作忙,还差点错过申报时间,现在再不用操心了,体验感真是太棒了”,王丽萍感慨。
“当收到了‘免申即享’服务厅推送的短信提示,我是既惊讶又欣喜,我们还没开始申报就直接免于申请,只要按照流程确认申领意愿就完成了”,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富泰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向立黎也感慨,“免申即享”推行前,申请“市重点物流企业资助”要准备较多申报材料,至少要跑2趟,审核通过至少要近半年时间。现在不需材料申报,全程免跑腿、全程零见面,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让企业能全身心投入发展生产。
随着第二批26项“免申即享”事项发布,叠加首批“免申即享”清单的延续效应,预计龙华区将新增10万居民、500家重点企业受惠。
两批41项服务事项全市率先发布、兑现将超过9亿元资金、逾22万人受惠,龙华区“免申即享”无论是发布速度、覆盖广度还是惠民力度,均走在了深圳乃至全国最前列。
“免申即享”走在全市前列,仅仅只是政务服务“优等生”龙华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龙华区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数字政府转型,从而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推动辖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加码。
——无差别、高品质政务服务成为龙华新名片。
在全市首创区、街道、社区行政服务大厅窗口“三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国率先试点构建“六统一”(统一人员、统一制度、统一服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系统),实现标准、规范、高质量的政务服务。2021年,龙华三级大厅合计受理量预计达84万余件(含网办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办理量为8万余件;全年群众满意度高达99.2%。
——网上办事体验不断优化。龙华区推动所有事项纳入市权责清单系统统一管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军涉密事项外,所有政务事项100%网上可办。
——政务办事进入“快车道”。龙华区实现数据共享复用,推动电子证照调用次数超过176万次,位居全市第一;实现全部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率超93%,即办率超87%,全部事项均可“最多跑一次”办成。
——主动探索“政务服务+银行”“政务服务+医院”跨界合作模式。
其一,建立“政银e站”,提供涵盖工信、科创、人资、城管等200余项政务事项办理,构建“1+6+56+N”网点式政务便民服务体系;
其二,政务服务窗口下沉至区属区直公立医院,打造“医院—政务”一站式“医政通”服务专区,形成一体化集中便民办事“网格”;
其三,与广州天河区、东莞市塘厦镇、凤岗镇、惠州惠城区等12个临深地区达成“跨城通办”合作,“跨城通办”服务事项超1300项。
——审批服务数字化便民,走向“秒批”。
龙华区开发打造区级“秒批”平台系统,“秒批”事项数达259项(含市直部门),其中区级“秒批”事项数为100项,事项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政务1厅”为企业、群众打造专属掌上政务服务平台。
龙华区构建1人1厅、1企1厅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破解掌上办事入多口、咨询渠道单一、材料重复提交、信息推送不及时不精准等突出问题。平台上线以来,应用访问量超过58万次,办成业务超过4万单,实现了企业、居民掌上办事五“无忧”(办事无忧、证照无忧、咨询无忧、预约无忧、诉求无忧)。
——率先试点“全市域通办”,打破政务服务办理区域和层级限制。
龙华区联合南山区,通过“异地收件、属地受理”“辅助申报”“快递申报”等多种方式,推动21个部门353个事项全市域通办,实现除部分政策法规限制、材料复杂且专业性强事项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市域通办”、政府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零距离”对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优等生”龙华的炼成,背后是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以奋斗精神打造服务型政府创新为民的价值张扬,以及“数字龙华”建设前瞻布局、驰而不息的坚实支撑。
龙华,是深圳地理中心一片极不平凡的土地,历经多次历史性飞跃。尤其是,2020年,深圳市决策层赋予龙华“深圳都市核心区”的全新定位。2021年9月,龙华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区未来5年工作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
由偏居关外到“都市核心”,龙华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镌刻下的每一个高光时刻,始终绕不开这座城的奋斗精神。为赓续奋斗文化,凝聚全区人心,催生更为强劲澎湃的建设动力,龙华区明确以党建引领奋斗文化为城市精神内核,从物理空间、精神宣导及实践层面入手,着力构建奋斗文化精神体系,带动全区300万党员干部群众燃烧激情、接续奋斗。
无奋斗,不龙华!而政务服务领域一路闯关进取、持续创新领先,正是龙华区奋斗为民的最生动写照。
同样是以奋斗精神攻坚克难,龙华区在数字化发展领域前瞻布局、久久为功。
2017年,龙华区启动“智慧龙华”建设,经过四年实践和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顶层设计,初步实现了规划、建设、平台、数据、运营等“全区一盘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区深挖数据潜能,大数据平台已接入55个市区两级单位共计53亿条数据,实现了政务服务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社会采购数据的汇集,为市区19个单位系统提供数据支持超29亿条,以数据汇聚共享裂变数字应用新动能。在“智慧龙华”基座上,龙华区全面推进平安城市、智慧政务、环保水务、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等十多个领域“+智慧”创新应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奋斗精神叠加“数字龙华”,必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进而裂变为数字惠民的强大动能,加速龙华区一流赢商环境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塑造出宜居宜业幸福城区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