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如何选定?钟秉林这样说,还给了深圳建议

2022-02-15 09:58作者:孙颖 蔡敏玲来源:南方网编辑:王河峰
深圳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147所高校入选,其中新增7所建设高校,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就位列其中。该校成为深圳本土首所进入“双一流”的高校,也是“双一流”中最年轻的中国高校之一,仅次于上海科技大学。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是如何认定的、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如何?入选“双一流”对南方科技大学以及深圳意味着什么?深圳高等教育又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南方日报、南方+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

钟秉林: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研究。


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至2019年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目前主要兼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卡迪夫大学名誉国际副校长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轮“双一流”建设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今日公布的(2月14日)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中,共有147所高校入选,其中新增7所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是如何认定的、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又是什么备受关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首轮建设实际成效,以及各方面意见,经专家咨询,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与首轮建设范围认定的程序相同,“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建设学科进入的条件后,以认定方式对第二轮建设范围提出了咨询建议。

本次认定中,新增建设学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切合急需。学科方向需要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有较为精准的匹配度。二是水平出色。对应领域的一级学科在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贡献水平等各方面表现均应比同类学科显著,突出建优促强。三是整体达标。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门槛之上,学科认定多维度设置条件,不与各种大学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根据专家委员会咨询建议,三部委研究后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轮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钟秉林补充解释称,“双一流”建设学校和学科的确定采用了遴选制,而不是申报制。“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首先审议通过遴选标准,然后将政府权威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事实与遴选标准进行比对,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对学校和学科的发展水平、进步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微调,最后确定入选学校和学科。这种遴选机制坚持了客观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开放性、竞争性和导向性,比如,在指标体系中强化了人才培养工作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导向;淡化了一些“数人头”“数文章”的指标,注重长远发展和特色发展等。


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钟秉林表示, 与第一期建设相比,第二期“双一流”建设新增补了35个建设学科,其中包括不在第一期建设系列的7所高校的8个一级学科。这次增补看起来淡化了学校整体入围,实际上是强化了学科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了一流学科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在他看来,首先,学科是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是现代大学的根基,一流学科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办学实力及学术声誉的重要载体;学校整体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资源、政策和制度保障。其次,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理念,为学校发展和学科总体建设提供启示;在一流学科建设基础上进行学科总体规划,构建学科群,孕育新的一流学科建设增长点,包括相近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和交叉学科等;一流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如体制机制创新、治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为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科总体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进入此次“双一流”名单,是深圳本土首所进入“双一流”的高校。也是此次入选“双一流”最年轻的高校之一,仅次于上海科技大学。

“可喜可贺!这标志着学校励精图治、十年一剑,在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之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南科大策划、筹建和建设发展的见证者,钟秉林感到十分的欣慰。

在钟秉林看来,大学是现代城市的名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彰显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对于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城市而言,冲击“双一流”是政府的执政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市民的殷切期盼。南方科技大学的成功入选,标志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观念、机制和资源优势,在建设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深圳大有作为。”对于深圳高等教育发展,钟秉林也给出自己的四大建议:

一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优化层次类型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更好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需求;

二是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培养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发展。

三是优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多元参与下的协同治理;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特征,开拓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和新形式,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拓展,提升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钟秉林表示,相信深圳高等教育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全国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