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遭遇寒潮“魔法攻击”?看神秘组织如何使用温暖“魔抗”

2022-02-23 10:00作者:许懿来源:南方+编辑:申于诚
天气“冰墩墩” 心里“暖融融”

自2月19日起,受强冷空气影响,深圳彻底进入了“速冻”模式,“低温+冷雨+寒风”三连套餐持续大放送,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面对突如其来的寒潮“魔法攻击”,只靠一身正气过冬的深圳市民也开始借助装备御寒,但还有一群人面临着饥寒交迫的困境。


对此,深圳市民政局提前研判和部署,要求和督促各区持续深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解决其临时生活困难。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启动寒潮天气应急救助机制,加强街面巡查救助劝导力度,为这些困难群体披上“魔抗”。

据统计,2月12日至21日,市区民政部门共开展联合巡查次数361次,出动街面巡查救助车辆1777车次,派出工作人员6727人次,共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71人次,发放棉被、棉衣裤、方便面、纯净水等物资2106件,参与核酸检测受助对象311人次。

天气“冰墩墩” 心里“暖融融”

“我们这次的救助行动会给流浪乞讨人员带去一些御寒的物资,比如食物八宝粥以及一些棉衣棉被,同时也会告诉他们,可以去哪里避寒。”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外展社工强会介绍道,救助管理站平时也会常态化的开展一些探访工作,对街面流浪人员的情况进行巡查,此次救助行动主要是因为大降温,所以专门开展了“寒冬送温暖”活动。


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大部分没有身份证,基本以拾荒为生,由于与外界相对隔绝,缺乏信息获取渠道,救助管理站除了提供物资外还做了专属他们的“天气预报”,“我们会提前把天气预报打印成宣传页,发给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告诉他们有哪些天气变化,提醒他们做好自身的防寒保暖工作。”强会说道。

谈起参与救助的感受,强会已经觉得习以为常,“可能是因为我们工作开展得很常态化了,大部分的流浪乞讨人员都是‘熟面孔’。我们每周都会去固定地点4到5次,了解他们基本的信息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救助过程中社工们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物资相比之前充足很多,也有自己的一些御寒储备。“可以说这就是对长期开展救助工作的一线人员最好的反馈。”


在开展常态化救助之外,救助事务处的工作人员也会根据救助活动做定期回访。救助事务处吴瑞瑞提到,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在智力或者其他生理方面患有障碍,无法流畅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清楚表达的流浪乞讨受助人员,都非常感谢救助机构提供的帮助,他们都会尽力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的温暖。”


各区同心齐发力 救助行动“遍地开花”

在深圳市民政局的领导下,深圳各区救助管理站也紧锣密鼓地加入了“寒冬送温暖”行动。龙岗区救助管理站切实做好各项防寒保暖及入站安全管理工作,准备了268床棉被、684件防寒大衣、84双棉鞋、21箱速食面等一批防寒物资,随时接收入站避寒流浪乞讨人员,并实行24小时值班、“五+二”“白+黑”工作机制,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全面开放接受困难群众、街面流浪人员、衣食无着人员的求救,及时提供临时食宿、医疗救治、寻亲返乡、帮扶转介等免费服务。


坪山区、大鹏新区高度重视流浪乞讨人员的专项救助行动,为流浪乞讨人员准备了棉大衣、棉被、食物等救助物资若干份,严格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得到救助。宝安区救助中心、街道、社区咨询点三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全面发力,加大街面流动巡查频次,共同在全区范围开展路面劝导救助流浪人员行动。

福田区民政局联合城管、卫健、街道等部门加强街面巡查,做好流浪乞讨人员防寒救助和疫情防控工作,近一周出动人员1236人次,发现、救助流浪人员44人次,对不愿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棉衣、棉被、口罩、食品等防寒防疫救助物资。罗湖区民政局持续加大街面巡查救助力度,共出动233人次、69车次,救助79人次。

盐田区民政局将排查行动扩大到辖区低保低边群众、孤寡和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及时给予关怀、送上温暖。在街面巡查过程中,南山区民政局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有外伤、发热、有疑似发病或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人员及时拨打救护机构电话,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转送护送工作,把病人救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月14日开始,光明区民政局出动救助专用车辆,工作人员提上准备好的自热饭、御寒衣物、毛毯、口罩等物资,分成7个小组,迎着寒风,在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的公园、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工棚、基建工地等重点区域,将温暖送到流浪乞讨人员手中。龙华区民政局共出动515人次,参与90次街面巡查工作,为3名需要返乡人员购买车票协助其返乡。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也为街面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新春礼包与祝福。

寒冬送温暖,深圳在行动!一旦发现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即可拨打以下电话,会有专职人员为他们披上“魔抗”,用“魔法”打败“魔法”!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