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世道混乱,我的二哥是否已不在人世?或随着军队去了台湾?若有一点点哪怕是二哥后人的音讯,也就能满足父母的遗愿了。”
现居深圳的78岁老人姚保平,近日在看到南都、N视频联合头条寻人项目于元宵节推出的“台湾老兵后人与大陆亲人‘云团圆’”的报道后致信称,希望找寻他在战乱中与河南家人失联的二哥姚保和。
与二哥失联于战乱年代
姚保平向南都记者介绍,他家原有五口人,曾经住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罗庄村。他的父亲叫姚文臣(小时候使用过“姚文善”这个名字)和母亲李氏育有3子,大哥姚保义生于1924年,二哥姚保和,大约生于1926年,1946年离家后再无音讯。
姚保平。受访者供图
姚保平在家中排行老三,今年78岁。他说,二哥离家时,他才一两岁。长大后,经常听大哥和父母提起失去联系的二哥,心中多有羁绊。后来父母、大哥相继离世,他仍然惦念着二哥下落,希望帮家人们完成未了的心愿。
姚保平向南都记者介绍,姚家传至他家兄弟“保”字辈已是第八代,他的二哥姚保和从小识文断字,小时候常随母亲住在舅舅家。姚保平说,“倘若二哥娶妻生子,估计他的儿女们今年已经70岁左右了,二哥要是还在世,也快97岁了。”
他向南都记者回忆,1946年前后,国民党“抓壮丁”,二哥姚保和当时跟随同村大伯姚文华参军,一同的还有同村8个年轻小伙子。据姚保平所知,二哥一行人先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受训,后又前往西安。期间,同村的大伯姚文华听说还要把这些新人通过飞机运往云南、缅甸等地,于是通知同村其他人连夜回了家。
“但是,当时我的二哥姚保和与同村的一个名叫姚保兴的,他们二人想着自己有点文化,回家也不安生,决定先不回。”姚保平告诉南都记者,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二哥的音讯了。
“当时世道混乱,我的二哥是否已经不在人世?或随着国民党去了台湾?至今一点消息都没有了。”
仍记得家人身体特征
今年3月,姚保平联系南都记者称,他看到南都、N视频的相关报道后,有了寻亲的想法——今年元宵节,南都、N视频联合头条寻人项目推出 “台湾老兵后人与大陆亲人‘云团圆’”的报道,见证分隔两岸的戴家人36年后重拾联系。
南都此前报道,1949年,湖南伢子戴选钟前往台湾,后在台湾成家立业,期间一直与大陆亲人保持书信往来;1986年戴选钟去世,便与老家亲人失去了联系;直到今年春节,他的儿子戴永程在大陆线上寻亲项目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在湖南老家大哥的后代。
姚保平说,与二哥团圆一直是已故父母的愿望,所以他想尽力一试,哪怕是寻得二哥后人的消息,也能让失散的亲人认祖归宗。
他告诉南都记者,十三年前,儿子把他从河南老家接到广东深圳生活,几次搬家辗转,丢失了和父母、兄弟的照片,但他记得姚家人的一些特点,希望为寻亲提供一些线索。
姚保平介绍,姚家人脚上的小拇指甲都有两半,内边大外边小,这是姚家人的特点,二哥和他的后人也应该有所继承。
此外,二哥姚保和与同村的姚保兴一起离家,两人目前都杳无音讯。姚保平推测,两人一直在一起,所以只要有一人的下落,或许就能找到二哥。
他提供了更多信息:姚保兴父亲叫姚文玉,母亲娘家姓李,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叫姚保志。1946年离家时,姚保兴已经娶妻生子,儿子当时2岁。
因为没有父母留下的老照片,姚保平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他本人现在的照片。
“我们河南有句方言,‘侄娃随叔,外甥随舅’,我的面相大致随母亲和舅舅的长相,希望可以作为寻亲的一点参考。”姚保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