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或现“最短学期”,网课、线下课不停切换,学生应怎适应

2022-04-10 14:55作者:周正阳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黄晓航
老师们怎么说?

受疫情影响,今年深圳(除高三外)各年级返校时间均推后许久。4月8日起,深圳中小学生(除高三外)陆续返校,结束长达1个多月的“网课”生涯,重新回到线下教学。此时,相当一部分家长忧虑,教学进度能否“无缝衔接”,学子能否重新适应校园生活。

翠园东晓中学吴舒科老师执教的市级公开课《阿基米德原理》

家长:很久没在学校上课了,孩子成绩会因此下滑吗?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家长刘先生坦言,因疫情缘故,今年学子有可能面临“最短学期”,一半时间上网课,一半时间在校上课。但据他观察,学子在家学习的效率并不高。“对着屏幕上课,经常会开小差,并且长期使用电子器具,精神状态一直不能集中。”刘先生认为,在线网课缺乏校园氛围,评价反馈机制也较模糊,互动与交流有限,担心学生成绩会因此而下滑。

这实际上也是许多家长的共同顾虑。在4月6日召开的深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从居家学习转为返校学习,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为此,市教育局专门制订了关于返校复课教育教学安排的指导意见,要求学校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好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作息时间等各方面的过渡衔接。

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中学部主任周湘表示,从“网课”到“线下上课”,主要面临几个方面的改变——首先是作息时间改变,网课一般9点开始,而在校上课要8点开始,学生的生物钟要重新调整过来;网课一般是半小时左右,而在校上课是40分钟,学习的强度会有所增加;第二是教学环境改变——线上上课是居家的、单独的,纪律相对松散的,而“大班授课”则是更有严肃性的氛围。这些变化的调适,以及如何施以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予以引导和干预,是学生“返校”后下阶段教学工作的主要挑战之一。

信息技术赋能,“有时在家,有时在校”的教学有了更多尝试

教学从“线上”到“线下”的切换,不仅仅是场景的变换,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教学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要点。受疫情影响,一个学期时不时被分割为“线上学期”和“线下学期”恐怕是无法回避的挑战,在这样的“新形态”下,校园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出哪些与时俱进的安排?

事实上,经历2020-2022年的疫情考验,深圳教师普遍都具备了一定的在线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方式,以及利用信息媒介的技能臻于娴熟。在深圳,相对发达的信息技术也能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赋能,科学技术+教学技能的双重加持,理应为“有时在家,有时在校”的教学提供更多新探索。

“线上教学”期间,深圳教育工作者需探索通过“黑科技”变革教学,打破现实藩篱,打破空间和地理限制的方式,并最大限度还原“在校上学”的氛围和状态。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鲁江感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信息和数字科技的发展,设备的精进,线上授课技术的快速升级迭代,为教学的高效化、实时化、标准化、多点化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所能赋予的教学互动、反馈、考试和问答功能也在不断地升级迭代中。

鲁江透露,随着科技和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线学习作为校园学习的补充形态,将会有更多探索和实践空间。“通过科技赋能,线上教学除了学科教学之外,还可以把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容融入其中,比如音乐课、体育课、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班会课、心理教育等融入其中……让学子有回到校园,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情境感”的再造,正是真正变革校园形态、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突破,也为未来的教学形态拓展了想象空间。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