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随着阅历的增加,会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什么是自律?
自律,就是将下面这两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不去做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
蔡康永曾经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如果一件事情,明明有用但迟迟不去行动,那么日后有好的机会,也很容易错失,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人身上,强大的惰性和巨大的潜力都是存在的,在没有压力的时候,我们常常容易变得懒散,做事情拖拖拉拉,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压力之后,我们开始不断地朝着另一个目标努力,我们的潜力最终才会被激发出来。
自律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光有想法但不去行动并不是自律的表现。
每天去做一些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好自己的心性。久而久之,我们便不会再为那些真正需要我们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痛苦。
人最终的高度,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自律意味着必须有所放弃,放弃自己偏好,放弃自己惰性。
要保持完美体型,健康身体,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要成为学霸,拿到奖学金,就不能沉迷游戏;要拥有自己事业,就必须在业余时间,继续钻研业务,拒绝无益社交。
真正的自律
做不喜欢但该做的事,不做喜欢但不该做的事,才是真正的自律。
自律和不自律,都会吃苦,不同的是,自律的苦能够让人生越来越甜,用对方法,便能让自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往往越不舒服。我们必须对自己有所要求,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才能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坏习惯,将自身的潜在才华和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