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深圳陆续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等重要政策,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一系列重磅产业发展举措的出台,为广大深圳青年和青年企业家投身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
聚焦“深圳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的发展愿景,把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遍布企业发展一线,千方百计为青年企业家、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6月10日,深圳团市委书记高大伟主持召开深圳青年企业家经济发展座谈会,同深商会、青企联、青科协相关负责人及青年企业家代表座谈,了解其当下最关注的诉求。
青年企业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广大青年企业家的“娘家人”,深圳团市委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发挥好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联合会、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等平台作用,为青年企业家提供出新出彩的平台,帮助其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其中,包括推出青年创新创业工程,在平台、机制、沟通联系上建立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办好青年企业家论坛,让新生企业在平台上得到展示,助力其提升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完善服务青年企业家的组织体系,引导青年企业家既担好经济发展的责任,也履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投身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担当。
座谈会上,十余位来自金融、科技、文化、医药、建筑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踊跃发言,南方+也从他们当下最关系的问题中梳理出4个关键词——
关键词1:扶持政策
“希望深圳出台更好的财税政策”
政策扶持和政府平台搭建是较多青年企业家最关注的问题。深圳钛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林冰心直言,许多深圳的创投企业虽然总部设在深圳,但是有限合伙注册却在外地。
“这是因为各个地方都有好的税收政策,吸引创投企业在外地注册有限合伙,导致投资后的收益税收交在其他省份了。我们今年也是遇到这个情况,希望深圳出台一些更好的税收政策,让创投机构可以更好地留在深圳。”林冰心说。
龙岗区人大代表、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出口事业部总经理黄元浩希望深圳能出台关于家居家具的消费补贴。
“我关注到深圳市政府推动的家电消费补贴,对市民是很大利好。建议是否可以再来一波其他行业的,比如说家居家具的消费,让企业更有信心去迎难而上,零售端的企业和市场人员也会更有积极性去做市场。”黄元浩说。
深南金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海燕则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搭建“政府+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及时发现企业需求,传达最新政策,相应地增加相关服务,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路陪伴企业成长。
关键词2:人才吸引
“希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合作机制”
当前,国内各个城市都推出许多人才吸引政策,如何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青年企业家关心的问题。
深圳市光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何皓,面对现阶段研发人才缺口的压力,建议要积极利用现存人才资源,由企业出资、机构出智,在原有产学研横向项目合作基础上,建立人才横向合作机制。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来说,可以在医疗器械行业,积极推荐注册人制度,利用好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平台,企业将一些研发工作分给其他研究机构,加速研发,减轻研发人才缺口压力。”何皓说。
旭生集团执行董事林永森直言,其公司在招人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为解决困境,他们开始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做联合产学研创新中心,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增加互动,现该校已有7名学生来到公司。
“我觉得可以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交流引进上达成更多合作,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林永森说。
深圳市青科协副会长,剑科云智科技有限公司CEO孙煜皓则认为,应该出台与优秀人才相匹配的住房、医疗、教育、薪酬待遇等优惠政策,还要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资金调配、资源配置要随人才而动,人才在哪里,资源配置就到哪里,由此激励优秀人才在深圳施展拳脚。
关键词3:品牌塑造
“支持打造出彩的深圳本土品牌”
剂量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一言思考的是“怎样做好深圳本土的品牌”。“深圳以前的互联网品牌、新能源汽车都做得很成功,但是回归到现代年轻人所关注的生活方式,比如健身、健康科技之类,本土品牌还没有做得特别好,而且这些项目的盈利也比较慢。”许一言认为,正是由于这些行业的属性,想要做出出彩的本土品牌,就更加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属性项目的扶持。
广东省人人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杨表示,疫情得到控制后,线下商超逐渐恢复营业,在塑造品牌形象、吸引顾客人气等方面频频发力,其中引入IP就是一个重要利器。
“我认为深圳需要打造情景式主题IP商场,做好‘情景+购物’式商业模式,围绕主题IP呈现出一个精致的IP场景,同时安排与主题IP的相关表演,以及相关的原创商品展示和销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让消费者沉浸其中,掀起文旅产业发展新高潮。”章杨说。
中建五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锷则希望团组织、青企联、深商会等能为青年企业家链接更多的资源。“企业会员中有非常多优秀企业,以我所在的工程建设领域,大家可以展开多方合作。”张锷说。
关键词4:增加关注
“提供青年企业家更多‘曝光’机会”
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CEO魏博认为,应该给青年企业家提供更多“曝光”的机会。比如,在一些展位、商机、比赛上,把门槛降低,给青年企业家一些展示平台。
“我刚创业时来到深圳,没有收入也没有融资,根本达不到路演的条件。最后是南山共青团发现了我们,把我们推荐去一场路演,在那场路演中,我们得到了第一笔50万元投资。”魏博说。
同时,他还提出应该多关注企业青年员工“急难愁盼”的问题,为他们打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深圳市蜜蜂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贾凡也直言,当下深圳的头部企业获得较多关注,但腰部企业发声的机会较少。“建议对腰部企业给予更多关注,希望共青团提供一些平台把我们诉求整合,并与市里进行更多互动,因为企业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的。”贾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