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作为深圳市重大项目及“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自然博物馆,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展开桩基工程施工。
深圳自然博物馆内部设计效果图
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位于坪山燕子湖片区,沙新路以北,沙龙路以东,片区汇聚了燕子岭、坪山河及湿地、林田等特色自然生态要素。项目用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
该项目包含1栋单体建筑以及相应的“全域”景观绿化体系,集收藏、展览、研究和自然科普教育于一体,包含陈列展览区、公共服务区、科普教育区、藏品保管保护区、综合业务与学术研究区等,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还将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深圳自然博物馆设计效果图
主要功能区包含陈列展览区、公共服务区、科普教育区、藏品保管保护区、综合业务与学术研究区等。项目在现有和修复后的生态系统之间建立战略连接,创造了区域性的新地标,致力于自然演化规律的呈现,秉持“地理空间上的深圳,全球视野中的生态”这一核心理念,力图成为一个有“科学传播力”的自然博物馆。
深圳自然博物馆还量身定制了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和实施策略,打造“三星级”绿色建筑。在设计方面,该项目采用保温隔热设计与窗墙比优化达到被动节能,并选用高能效冷热源设备及系统、冷热输配系统、照明灯具及控制系统,通过智慧建筑能耗监控系统来实现主动节能。
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该项目采用BIM技术建立桩基工程专项模型,进行工程桩持力层分析、可视化技术交底及施工进度模拟工作,使施工过程的呈现更直观,保证了施工质量。在建筑三维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运用BIM增加时间维度进行施工进度模拟。通过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优化劳动力、机器设备、物资材料和资金消耗量及质量目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