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 |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光明稳中求进向未来

2022-06-30 22:30作者:蒋清君来源:奥一新闻编辑:王河峰
助力深圳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大局

6月21日上午,“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园区行第一站走进深圳市光明区,聚焦光明经济稳增长和产业创新发展成果。

近年来,光明区经济社会各发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疫情防控的努力。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光明区立足实际,坚持科技赋能、数据加持、社会参与,探索建立“电子哨兵+通道闸机+白名单+大数据平台”四端联动科技防疫新模式,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防疫新格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今年上半年,企业受疫情和大宗商品涨价影响,各种成本上涨,物流不畅,经营面临困难。为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光明区出台包括免租减租、融资降本、用工稳岗、稳链稳产、文旅纾困、餐饮稳企、防疫保障、防疫科技攻关等八大类12项具体措施,从稳预期稳增长出发,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

以先进制造业为抓手,拉动经济稳步增长。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信息和知识社会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平台。近年来,光明区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向工业4.0迈进。通过提高全自动化水平、大数据赋能产品研发和销售网络等,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更新换代,消费场景延伸,光明区制造业“弯道超车”势头强劲,在遭遇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减速的冲击时韧性十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光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较全市平均增速高出4.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带动GDP实现同比6.2%的增长。前100强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拉动规上工业实现稳步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未来产业布局中,光明区定位高,速度快,产业空间充足,创新生态完善等优势明显。

深圳市茵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开发及创新

在定位上,光明区一届四次党代会和“两会”提出,要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光明科学城效果图

6月22日下午,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条例》将为光明科学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提供法治保障。

在速度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光明区GDP“半壁江山”,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701.42亿元,占GDP比重为54.6%,超出全市平均水平(39.6%)15.0个百分点。

在产业空间方面,光明区提出,年内推出十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产业用地10个,释放产业用地109公顷,出让产业用地6宗以上。此外,还将建设10个特色产业园、10个以上定制化国有专业园区,改造老旧工业园区10个以上,全年将供应高标准产业用房400万平方米以上。

在创新生态方面,光明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全国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打通从原始创新到推动创业发展的创新路径,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推广深圳经验47条。

近期,深圳发布“20+8”产业集群和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规划。在深圳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光明区占7个;在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光明区占4个。

近年来,光明区积极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现代时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全市产业集群规划高度契合。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成为光明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保供

光明区是深圳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将为深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贡献力量。而光明区疫情防控科学有力,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也将助力深圳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大局。

奥一新闻评论员 蒋清君

图源:深圳光明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