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之后,站在艺展中心,深圳几个香港设计师集聚的区域之一,黄竞依然清晰地回想起,他和太太第一次踏上首都的那个喜悦而庄严的下午。
1997年6月30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大批旅客一样,他们一改往日的匆忙,驻足流连在广场东侧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前,心中默念倒数,脸上漾起微笑。黄竞做了一个决定,毕业以后要来内地发展。
2001年,黄竞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到东莞选择一家港资企业上班,经历了早期积累后于2012年开启创业之路。作为DRD设计研究院 CTO首席技术官、合伙人,黄竞用香港设计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助内地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深耕内地市场二十几年,香港设计师黄竞的个人成长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亲眼见证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种家国归属感油然而生,也转变成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香港年青一代融入大湾区发展。
香港设计+内地科技 助力产品“出海”
甫一毕业,黄竞的目标就是进入一家有国外设计师、有内地工厂的港资企业上班。这样他既可直接接触到国外设计理念,又有机会深入工业制造一线。
“有那么好的生产能力当背书,人力成本也相对低,内地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当时,香港与珠三角“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早已成熟,香港设计师因为地缘优势有着无限接近生产环节的机会。
就职11年,黄竞早上坐着公司挂两地牌照的直通车过关到东莞上班,晚上下班后又坐车回香港,很快就熟悉了从工业设计、工业制造、品牌包装到最后销售的所有环节。他说,只有了解一个产品“出炉”的全产业链,才能够在前期设计中无缝对接市场。
经历了早期积累后,2012年黄竞在深圳创业,公司主要做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展览设计。在黄竞的创业生涯中,因为一次参展结识了深圳家具行业协会,在合作七八年之后,他把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称为“家人”。“从设计的部分到最终认识市场的每一个细节,这个协会给了我们香港人非常多的支持。”
“20多年前来到这里的时候,地上还是沙尘滚滚,但两年后,所有的基建、公路都建得好漂亮。”黄竞感叹,内地发展一日千里,几年已经抵得上国外十多年的变化。当下不少大湾区制造业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大有不同,内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好,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到工业设计都在跟国际接轨。
“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带动内地产品走出去,和利用香港与内地中文相通的优势把国际设计理念引进来,这是香港设计师可以发挥的空间。”黄竞建议香港设计师“迈开步、张开嘴”,多到内地拓展机会,用内地广阔的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才华。
“港青一定要到大湾区来看看”
“设计是‘利他’的,‘给予’能使我快乐。”黄竞坚信,设计的核心是对贡献社会始终保有热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事上。“大湾区建设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希望我们尝‘头啖汤’的人可以打好基础,让更多年轻人后来者居上。”
作为长期在内地发展的香港设计师,黄竞经常做沟通香港年轻设计师到内地寻找机遇的“桥梁”,比如统筹多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香港馆的设计,将香港设计带到世人面前。香港建筑师阮文韬与黄竞就结缘于2017年深圳文博会香港馆的设计——犹如一座躺卧在地上的大厦,地库是商场和地铁站,里面包含着香港人衣食住行的故事,这座与众不同的建筑由阮文韬设计,黄竞负责内部的精心规划和平面设计。正是基于这次经历,阮文韬认识了深圳CBD家居品牌,现在正为他们设计坐落于坪山区的楼高180米的总部大楼。
黄竞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通过将一些同原创有关的平台和内地衔接,总会在香港一直积极推动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及国家发展大局。“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每个人手里的筹码其实差不多,你唯一可以赢过别人的就是你的心态 ” 黄竞笑了笑,又说“香港年轻人一定要来大湾区看看,感受以后再做选择,我相信他们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好一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