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全面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统一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实施指引》,要求各区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并组织开展南粤古驿道专项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目前,龙华区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广东历代古驿道路线图
深圳市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由“古驿道线路+古驿道连接线”构成,全长342公里,其中古驿道连接线205公里,包括古驿道遗存4.2公里、绿道287.8公里、市政道路35公里、风景道15公里。龙华区内线路规划所属古驿道连接线,长6.49公里,线路载体为城市13号绿道及城市7号绿道。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联合专家进行课题研究,多次对区内现存古驿道连接线、历史遗存点等古驿道资源点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和交流讨论,形成了《龙华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实施方案》,梳理了现有古驿道连接线路详细情况,探寻龙华红色文化下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
串联区域红色事迹脉络,打造红色革命主题区
龙华南粤古驿道人文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交汇,计划将范围内历史遗存景观节点阳台山胜利大营救雕像与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连入古驿道系统,串联文化名人大营救及东江纵队的主要革命斗争轨迹,集古驿道革命历史信息与红色故事,形成区域红色旅游路线。如策划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广场和胜利大营救雕塑广场的大型集散广场空间,定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举办南粤古驿道相关主题活动,并利用驿站起始点周边广场空地举办主题音乐会、艺术节等,以“艺术+休闲”,打造古驿道文化品牌。
阳台山胜利大营救雕像
完善驿道线路,最大化利用现有绿道线路
推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与绿色要素融合,将现龙华环城绿道与古驿道互联互通。如深圳北站中心公园,将通过“公园+绿道”的搭配模式,以公园不同板块为主题,打造集文化、休闲、娱乐、产业于一体的绿道串接重要节点,更精细化管理古驿道相关人文与自然资源,让龙华区的郊野与历史记忆变得可接触、可体验,真正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游憩活动。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制定驿道景观提升方案,传递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历史遗存景观提升、增设标识系统设置指引等系列措施,向群众普及介绍古驿道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信息,宣传古驿道保护管理。如在阳台山文化名人图书馆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增加古驿道主题相关的文化宣教设施、解说设施及展示设施等,展示龙华红色革命历史。
依托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龙华古驿道与各区乃至全省全市古驿道串联,不仅展示红色文化脉络的延伸,更是满足现代人健康、人文和生态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后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将更深入挖掘红色记忆,稳步推进龙华区古驿道节点提升建设及保护修复。未来,一条条富含文化、经济、体育、旅游、农业、生态等元素的南粤古驿道,通过“古驿道+”创新模式,将不断焕发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