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于闹市的客家围屋

2022-07-19 08:35来源:龙岗文体通编辑:林紫雯
它就是鹤湖新居,一座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在龙岗

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

客家围屋“隐”在闹市区中

“九厅十八井,十阁走马廊”

依山傍水,白鹤栖息

它就是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整体建成于道光年间,龙岗罗氏家族曾经在此聚族而居。建筑本身占地约15000米,加上禾坪、月池等共约25000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之一,也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屋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于1996年被辟为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1998年鹤湖新居成为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除了乾隆年间的围屋外

馆内还有7000多件文物和展品

一起来看看

都有哪些特别的“宝贝”


“大夫第”匾

图片

“大夫第”即士大夫的门第,在古时候是一种身份的标榜。鹤湖罗氏原是创业兴家,到了第三代享受到更多读书的乐趣。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罗兆熊,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官至广州府儒学正堂。道光十四年间,因赈灾有功,获御赐“大夫第”匾。这也让家族读书入仕的劲头更足了。鹤湖罗氏从第三代到第六代,共有20人享有科举功名和官位。

如今,这块“大夫第”匾已是国家二级文物,不仅反映了罗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也体现出客家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


围屋木构

展馆内有不少木构件,都来自于深圳和惠州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客家祠堂。它们整体造型简约,雕刻精美,经久耐用。

图片

图中的中西纹饰柁墩,为晚清时期之物,柁墩为梁与梁之间辅助承重的构件。这个柁墩前面为中式戏曲人物故事,背景为西洋拱券门造型,体现了深圳滨海客家较早地接触西方文化的历史特点。


宝文台

图片

宝文台是1938年龙岗新生(社区)刘氏父子在原来的龙岗墟创立的印刷厂。该厂承担革命队伍的资料印刷、徽章雕刻任务,有爱国救亡之举,且有着精湛的技术,发明了深圳乃至广东第一台木质手动平压雕版印刷机,发明者刘东被誉为“深圳印刷第一人”。


豆腐坊

图片

明清时期,龙岗很多客家人,以本地出产的甘蔗、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从事手工业生产,榨糖、榨油、竹藤棕麻制品及豆腐作坊遍布其间,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

其中,客家豆腐非常有名,酿豆腐这道菜更是客家菜的代表。将客家老豆腐切成方块,中间挖空填入肉馅,填入馅料这个动作客家话称为“酿”,所以这道菜称为酿豆腐。


客家酒坊展厅

图片

客家人以糯米为原料,经过发酵制作而成黄酒,又称“娘酒”。因为酿酒的主要工序有九道之多,非常辛苦,而这些多是由妇女来操持。客家妇女不仅酿得了酒,务家、务农也是样样精通,真正地撑起半边天。她们的勤劳质朴与坚毅果敢,是客家人文性格中的一大亮点。黄酒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深受客家人喜爱,不仅平日里喝,遇到像升学、结婚、生子等大事,都要喝黄酒庆祝,并且把这种庆祝称为“做酒”。


除了这些

鹤湖新居内还有很多

有意思的展品

让你了解更多

龙岗历史和客家文化


参展小贴士

1.展馆地址

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北街1号

2.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00-17:30(周一闭馆)

3.预约方式

关注龙岗文体通公众号,点子菜单“悦动”—场馆预约—文化场馆

4.疫情防控

48小时核酸(根据市、区疫情防控要求随时调整);带星、红/黄码、体温异常者不能进馆;全程佩戴口罩

5.交通路线:

地铁:龙岗线南联站C1出口  

公交车:366、M195、M220、M239、M268、M305、M359、M361、M447等海航城站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