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自然和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绿色文物,它客观记录了自然变迁,生动反映了社会发展,是珍贵的基因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古树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便永不可复得。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环境条件优异,园内现存古树9种16株,是广东省树种最丰富的古树群落之一,是岭南特色乡土树种和栽培果树的典型代表,更是岭南风水林文化的集中体现。兰科中心古树群落年龄分布梯度比较完整,可持续性强。除16株百年古树外,还生长有橄榄、朴树、荔枝、龙眼、黄皮、假苹婆等20余株老树或大树,作为古树的后续资源,对于古树群的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 兰科中心古树群航拍图,古树位置以红圈标记
▲ 穿越兰科中心古树群的自然教育路径
兰科中心古树种类介绍
1
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 (L.) Spreng
科属: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五月茶属,原大戟科(Euphorbiaceae)。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4株。
树龄:约110年。
特征: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互生,纸质,长椭圆形至倒卵形,叶面深绿色,常有光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顶生的穗状花序,下垂,分枝少;雌花序为顶生的总状花序。核果近球形,成熟时深红色,光亮。
用途:雌树果序成串,在果期红果累累,为美丽的观赏树。果微酸,供食用及制果酱。木材淡棕红色,纹理直至斜,结构细,材质软,适于作箱板用料。
2
阳桃 Averrhoa carambola L.
科属:酢浆草科(Oxalidaceae)阳桃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1株。树干下部有大的空洞,已修补。
树龄:约110年。
特征:常绿乔木,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3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全缘。花数朵至多朵组成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自叶腋出或着生于枝干上,花枝和花蕾深红色;花小,5数,花瓣紫红色。浆果肉质,下垂,通常5棱,横切面呈星芒状,淡绿色或蜡黄色。
用途:果实形状奇特,色泽美观,园林中常用于路边、墙垣边或建筑旁栽培观赏。果实味道酸甘、性平,生津止咳,作水果。根、皮、叶入药,止痛止血。
3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Lour.
科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3株。
树龄:约110年。
特征:常绿乔木,树皮不规则纵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通常4-5对,对生或近对生,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常偏斜,背面粉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近枝顶丛生,多分枝;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果近球形,黄褐色,表面稍粗糙;假种皮肉质,半透明,味甜。
用途:果实味甜可食,营养丰富,有益脾、健脑的作用,是我国亚热带著名水果之一。花序大型,花盘显著、花蜜丰富,为优质蜜源。木材坚实,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的良材。
4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科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1株。
树龄:约110年。
特征:常绿乔木,树皮灰黑色,较平滑。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苍绿色。圆锥花序顶生,多分枝;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果卵圆形至近球形,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表面散生圆锥状小凸体;假种皮肉质,味甜。
用途:果肉味甜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亚热带著名水果之一。花多,花盘显著,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为上等名材。
5
杧果 Mangifera indica L.
科属:漆树科(Anacardiaceae)杧果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1株。
树龄:约130年。
特征:常绿大乔木。单叶互生,叶薄革质,常聚生于枝顶,通常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多花密集,分枝开展;花小,杂性,4-5基数,黄色或淡黄色。核果大,肾形,压扁,成熟时常黄色;中果皮肉质,肥厚,鲜黄色,味甜;果核扁,坚硬。
用途:树冠球形,郁闭度大,为良好的庭园和行道树种。果悬垂于枝顶,可作观赏,亦可食用。果实汁多味美,为热带著名水果,也可制罐头和果酱或盐渍供调味。木材坚硬,耐海水,宜作舟车或家具等。
6
榕 Ficus microcarpa L. f.
科属:桑科(Moraceae)榕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1株。冠幅极大,主干粗壮。
树龄:约160年。
特征:常绿大乔木,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叶互生,薄革质,狭椭圆形;托叶小,披针形。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的叶腋,成熟时黄色或微红色,扁球形;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
用途:冠幅广展,为优良蔽荫树和行道树。
7
笔管榕 Ficus subpisocarpa Gagnep.
科属:桑科(Moraceae)榕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1株。濒危株。树干基部腐烂;树干中部在台风中折断,已长出新的树冠。
树龄:约130年。
特征:落叶乔木,有时具气根。叶互生或集生于枝上部,近纸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托叶披针形,披针形,早落。榕果单生、成对或数个成簇,通常生于已落叶枝的叶腋,球形,基部不骤缩,成熟时紫黑色;雄花、瘿花、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
用途:冠幅广展,为良好的蔽荫树。木材纹理细致,美观,可供雕刻。
8
香叶树 Lindera communis Hemsl.
科属:樟科(Lauraceae)山胡椒属。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1株。
树龄:约110年。
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通常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薄革质至革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被黄褐色柔毛,后渐脱落成疏柔毛或无毛。伞形花序具5-8朵花,单生或两个同生于叶腋,总梗极短;花单性,雌雄异株,黄色或绿黄色。果卵形,有时略小而近球形,无毛,成熟时红色。
用途:树干通直,树冠浓密,是较好的景观绿化树种。果实可提取芳香油作香料。木材结构细致、坚重、耐腐,是制作农具、家具和细木工板的优良用材。
备注:该树种在岭南地区的古树中较为少见。
9
山牡荆 Vitex quinata (Lour.) Will.
科属:唇形科(Lamiaceae)牡荆属;原马鞭草科(Verbenaceae)。
等级:国家三级古树。
数量:3株。
树龄:约130年。
特征:常绿乔木。小枝四棱形,老枝逐渐转为圆柱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3-5枚,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聚伞花序对生于主轴上,排成顶生圆锥花序式;花冠淡黄色,顶端5裂,二唇形。核果球形或倒卵形,成熟后呈黑色。
用途:植株作园艺观赏。木材可作门、窗、胶合板等用材。根、茎、枝叶可入药,用于止咳定喘,镇静退热。
备注:该树种在岭南地区的古树中较为少见。
参考文献:
[1] 叶国樑, 魏远娥, 等. 风水林. 香港: 郊野公园之友, 渔农自然护理署,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4.
[2] 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http://gsmm.lyj.gd.gov.cn/public/map.
[3]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 深圳特区古树名木.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4] 深圳市龙岗区农业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龙岗古树.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 冯志坚, 秦新生. 深圳坪山古树.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6] 黄应锋, 孙冰, 等. 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24(2): 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