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资积极出手抢筹,中国宝安面临控制权之争

2022-08-13 09:05作者:李荣华来源:南方网编辑:许素霞
鲲鹏资本:不断增持,意在支持公司扎根深圳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去年一季度刚成为老牌A股公司中国宝安第一大股东的粤民投,现在正面临积极增持的深圳国资的竞争。

最新消息显示,深圳国资旗下投资公司鲲鹏资本已增持股份占比达13.39%,越来越接近第一大股东粤民投的全资子公司韶关高创的持股占比15.04%。

深圳国资为何持续加码?韶关高创有何背景?中国宝安为何成“香饽饽”?

鲲鹏资本:不断增持,意在支持公司扎根深圳

中国宝安8月8日公告,称收到股东深圳市承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承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市鲲鹏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新产业”)出函,承兴投资于2022年7月27日至2022年8月8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二者合计持股已达约3.45亿股,占比达13.39%,与第一大股东韶关高创15.04%的持股占比越来越近。

图1:中国宝安二级市场增持及无偿划转前后持股情况如下表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承兴投资与鲲鹏新产业,均为深圳市国资委控股的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资本”)的全资子公司。鲲鹏资本注册资本388亿元人民币,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而设立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以基金投资与管理、战略并购、股权投资、资本市场投资为主要路径,支持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外,中国宝安此前股东中,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投集团”)属于深圳市宝安区国资企业。

鲲鹏资本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进入中国宝安十大股东名单。

2022年6月6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鲲鹏资本基于对中国宝安发展前景的看好及公司价值的认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和接受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方式进行本次战略入股,以提升对公司的影响力,支持公司扎根深圳,推动公司做强做优,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支持深圳相关产业发展。

据悉,承兴投资与鲲鹏新产业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公司占比4.9996%的股份,承兴投资又与宝投集团签署无偿划转协议,将宝投集团所持有占比4.7908%的股份无偿划转至承兴投资。

上述国有股份无偿划转已于2022年6月2日经宝安区国资局及深圳市国资委批复同意。此后鲲鹏资本继续增持中国宝安,直到此次8月8日的公告。

图2:本次权益变动后,鲲鹏资本、承兴投资及鲲鹏新产业的股权结构及持有公司股份图 南方+ 李荣华 制图

中国宝安:老牌上市公司,旗下多个优质标的

中国宝安成立于1983年,于1991年上市,是深圳“老八股”之一。

近40年来,中国宝安成为一家投资控股型企业,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目前,中国宝安及其下属子公司马应龙、国际精密、贝特瑞均已上市,友诚科技、大地和、大佛药业和绿金高新四家下属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贝特瑞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国际精密从事精密金属零件制造及销售业务;马应龙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大地和是启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企业之一。截止2022年8月12日收盘,中国宝安市值约419.6亿。马应龙、国际精密及贝特瑞的市值分别为92.59亿、8亿和476.2亿。

从2002年起,年报披露深圳市富安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2008年5月,中国宝安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后,富安公司、宝投公司持股比例下降。自2009年起,该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中国宝安自身也有不少资本市场故事。作为证券市场“老兵”,中国宝安曾在1993年掀起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第一案“宝延之争”,通过在二级市场增持获得“上海老八股”延中实业(现为*ST方科,600601)的控制权。2009年,中国宝安同样成功入主深鸿基。

图3:中国宝安官网

未来方向:双方股权争斗或触及“金色降落伞”策略

实际上,中国宝安第一大股东韶关高创也大有来头,其成立于2020年,为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民投)全资子公司。

粤民投则成立于2016年,总部广州,股东有碧桂园、美的、盈峰集团、星河湾、海天、立白、万和、贤丰控股等,公司操盘者以易方达基金前高管为主。

近年来,粤民投投资项目包括新三板的点米科技、港股的微创医疗和A股的立思辰。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起,粤民投通过增持辽宁成大,“敲响”广发证券大门。与中国宝安类似,广发证券股东结构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也呈“三足鼎立”态势。

2021年5月6日至2022年1月14日,韶关高创以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中国宝安,达到15.00%,截止到3月底,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5.04%。

面对两大股东竞争格局,中国宝安何以自保?

作为一家无实控人公司,中国宝安为防止恶意收购,曾设立了“金色降落伞”策略。2016年6月7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对《公司章程》加入新的条款:“当公司被并购接管,在公司董事、监事、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任期未届满前如确需终止或解除职务,必须得到本人的认可,且公司须一次性支付相当于其年薪及福利待遇总和十倍以上的经济补偿,上述董事、监事、总裁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已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被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另外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中国宝安当时对此表示,公司本意在于防止收购方权利滥用,促使收购方确保平稳过渡,避免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从而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因此,该条款并未限制股东权利。

不过有律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有分析,这一条款主要是针对之后进入、想收购公司的股东,如果他们拥有足够表决权,完全可以采取先不更改董监高成员,而是先修改公司章程,把公司章程里的这部分内容先修改掉,然后再更改董监高成员。


今日报纸

手机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