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上7点,一场天台音乐会在坐落于坪山区创景路23号坪山文化馆的天台上演。这场特为坪山区文化馆成立一周年举办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我本想预约的,但是名额很快就没了。”居民王小姐说。
这样的公益文化活动在坪山并非孤例。过去一年,约1.5万人走进文化馆,104批次定向接受团体排练,创立6大馆办艺术团,12个文化活动品牌,近600场精心安排的演出、讲座、展览等文化活动交织成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而这背后,是一座定位为品质优、创作丰、有活力、接地气的文化馆,将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市民的精神享受紧密相连、将服务中心大局和服务广大市民相结合。
在坪山,“出圈”的公益文化活动、优质的文化场景转角可见,坪山区文化馆继坪山区图书馆、美术馆之后又一次刷新了对坪山文化的认识,更引发大众对于“坪山文化现象”的思考。近年来,坪山推进公共文化体制改革,高标准建设文化强区,公共文化面貌日新月异;坪山文化智库、坪山文化聚落、坪山城市书房等文化图景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业内人士表示,“坪山文化现象”背后,是近几年坪山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实践,反映了坪山区作为一个深圳产业城区在规划建设未来之城时的文化自觉,同时坪山区打造全域流动的文化高地,也反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城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其理念与实践皆可为其他城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现象
坪山文化馆展现出新样态、新活力
坪山河畔,坪山创景路边,一栋楼高三层的坪山文化馆映入眼帘,其周边有林立高楼,也有如茵青草。坪山文化馆不远处,就是深圳技术大学校区,文化馆周围也遍布花园小区、产业园区。
“地理位置上我们周边有‘四区’,同时我们也真正地将文化送入‘四区’。”坪山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年,通过系列公益文艺活动,坪山文化馆更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为坪山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2022年8月21日,正值坪山文化馆成立一周年之际。这场“生如夏花——‘原创坪山’天台音乐会”,正是它的周年活动之一。
这场天台音乐会,吸引着青年居民们感受音乐的魅力,甚至有观众从龙华、光明等地前来倾听。不仅如此,在线上直播过程中,不少坪山人感慨在这一年来,坪山公益活动越来越丰富,坪山文化馆与各街道分馆和社区服务点给坪山人所带来的文化享受。
数据统计显示,这一年来,坪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线上线下参与市民群众多达30余万人次,创立了“花儿朵朵开”坪山少儿晒艺大舞台、“逐梦在坪山”青工风采文化周等十多个群众文化品牌,丰富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一年,坪山文化馆也展现出了作为一座"新型文化馆"的活力。
坪山文化馆六大馆办群众艺术团体是开展群众文化和公益活动的法宝。这一年,坪山文化馆陆续创办逐梦青年艺术团、小麒麟少儿艺术团、禾雀花中老年艺术团等六大馆办艺术团。从创建之初的几十人到今年全面招新后的165人,坪山本土的文艺队伍日渐壮大。
这一活力不仅体现在本土文艺队伍,坪山还通过“外联”,在国内率先确立了以“文艺创作营”为核心的精品生产模式,创立音乐创作营、舞蹈创作营、戏剧创作营三大原创品牌活动。
同时,这支文艺创业队伍还有一抹浓重的“志愿红”。这一抹“志愿红”也颇具坪山特色:以深圳技术大学师生和家属为代表的“高校志愿者”、以国家高新产业园区高层科技人才为代表的“高知志愿者”和以文化专项技能见长的“高技志愿者”。坪山吸引550名文化志愿者加入,共计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412次,服务市民群众约30万人次。
这一年,坪山文化馆通过系列举措,让更多坪山居民通过文化活动增强了对坪山的喜爱。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提升着坪山的“知名度”。
探因
公共文化机构制度体系改革全面激发文化发展动能
细心的业内人士都留意到,除了坪山文化馆,近年来,坪山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也都先后出圈……近年来,坪山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活力,让不少人称其为“坪山文化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坪山文化现象?业内人士表示,这与近年来坪山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制度体系改革密不可分。
2017年11月15日,坪山文化智库正式成立,借文化决策“外脑”、以全球化的视野、本土化的立场、专业化的标准、制度化的设计,突出问题与需求导向,为坪山文化建设出点子、引项目、招人才、促发展。成立之初,坪山文化智库便聘用了包括国务院参事王京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等顾问委员与专家委员,涵盖文化各个领域,他们成了坪山未来文化建设的管家。
“坪山文化智库专家不仅领域非常多元,涵盖媒体、设计、规划建筑、社科理论、文化学术等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在地域上则有来自广深、京沪宁等地,不同领域与地域带来了视野更宽,碰撞更多的交流。”对于坪山文化智库的特色,不少专家在深入参与坪山文化工作后表示,除了领域多元外,坪山文化智库还通过持续机制的建立,建立“课题”“项目”“讲堂”三大平台机制,推动智库“论道”持续化虚为实,真正对坪山文化建设发生作用。
除此之外,坪山还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制度体系改革,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如,坪山图书馆先行先试,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品质运营、专业管理”的原则,推动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又以坪山文化馆为例,坪山文化馆亦是如此借力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在筹建之初,我们积极推动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制定《坪山区文化馆机构设置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方案》。”坪山文化馆馆长王俊表示,坪山文化馆成立之后,其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也进行了重构。在运营过程中,坪山积极邀请理事们介入和指导文化馆重要业务,为坪山的事业发展把脉定向。
同时坪山文化馆通过制定推行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创新性运作模式,初步建立起人员精干、运作高效的组织架构。业内人士坦言,这种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政府与文化机构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以及文化机构管理的专业化和“去行政化”。
正是这种“破题式”的体系改革,全面激活了坪山文化馆的活力。“坪山文化馆仿佛永远有无数的点子,无限的精力,无穷无尽的创意和活动,一个永动机式的团队。”坪山音乐创作营的成员之一戴颖的感受代表了不少市民和业内人士的看法。
趋势
全域流动的文化体系助力未来之城建设
今年5月,坪山文化馆与深圳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合作,在园区内开设了首家坪山青年文化驿站,为园区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青年员工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区内不少企业的关注,比亚迪主动和我联系,想和我们一起举办类似活动。”坪山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下半年将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建,开设第二个青年文化驿站。明年计划在中芯国际和坪山城市创新广场开设两个服务点,按照每年增设两个的目标,用3-5年的时间将青年文化驿站遍布到辖区内各个角落。”
坪山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企业众多,企业白领、青年工人众多,作为坪山区的主流人群,他们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坪山区要打造文化高地,必然要聚焦包括青年建设者在内的主流人群,通过“全域流动”的文化建设,让这个城区的全体市民近距离感受到坪山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与成果,真正让文化聚民、文化悦民、文化惠民,让文化成为坪山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城区竞争力,提升美誉度,助力未来之城建设的重要支撑。
基于此,2021年以来,坪山区委宣传部大力推动文化“进四区”战略,为坪山文化事业发展指出了新方向、提出了新目标。目前坪山区文化服务触角伸向更靠近基层、更靠近群众的地方,真正实现文化的全域流动。
以坪山文化馆为例,馆长王俊介绍,接下来该馆将利用“艺行”文化巡游、“有才你就来”市民才艺秀、天台音乐会等既有的品牌活动,让文化的热力覆盖到更广阔的基层;将在全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街道分馆甚至社区文化服务点开设更多类似“叩响艺术之门”公益艺术培训活动,以飨广大市民群众;将和区内高校、中小学合作,把更多品质精良的文化活动送进校园;通过“青年文化驿站”等文化服务基地和“逐梦在坪山”青年风采文化周等活动,让更多坪山的企业厂区歌飞扬、舞翩跹;以坪山市民文化节为核心,统领各项群众文化子品牌的建设。同时“坪文开讲”公益文化讲座将不断推陈出新,开辟“馆长音乐课”等特色公益课堂,开辟“坪文直播间”,常态化地开展群众文化线上展示活动,等等。
硬件建设也将有助于全域流动文化体系的构建。据悉,坪山文化馆新馆已于2020年12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十月底主体结构全面封顶,2024年1月31日竣工交付。坪山文化馆将拓展与坪山图书馆、坪山美术馆的合作维度,在公共文化普及、公益讲座资源共享、活动品牌共建方面迈出新步伐,发挥坪山文化的集束式力量。同时开展与辖区内大学、相关区直部门的合作共建,共同打开坪山公共文化新境界。
面向未来,坪山区正以文为媒,通过各种创新的文化活动,以开放、活力、包容的态度,呈现出创新坪山发展的特质和底蕴,全力打造匹配未来之城的创新生态和文化生态,如今,文化正融到坪山的城市发展当中,与城市共生发展。